劉會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46-01
“數與代數”與“圖形與幾何”是數學學習中兩大基本內容,但這兩部分內容不是互相割裂、毫無關系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無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可見“數”與“形”二者關系緊密,互相促進。前者可以使后者量化,后者可以讓前者直觀,所以二者結合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培養他們全面嚴謹的數學思維。
一、“數形結合”讓“數”的教學高效有趣
(一)圖形讓抽象的概念教學易于理解
數的概念教學是數的學習的基礎,小學階段重點研究的數有整數、分數和小數,這些概念在初步認識時幾乎都需要借助圖形去加以理解和歸納。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課堂伊始教師可出示下面這類問題讓學生思考:
問題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個人得到它的( )。
教師在屏幕或黑板上畫一個圓形表示這塊餅,然后讓學生自己將其平均分成兩份,此時學生初步體會到“分數”與“平均分”之間的密切聯系。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平均分“一些物體”的問題的探究,就可以較輕松地歸納出分數的定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在其他數的概念教學時我們也通常借助圖形去幫助學生理解,圖形讓概念教學變得不再枯燥單調,可以提高學生對概念學習的興趣。
(二)圖形讓晦澀的計算教學妙趣橫生
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中,除法運算相對較難理解。青島版二年級上冊數學通過以下問題情境導入:
問題2:森林里的小動物在舉行聚會時突發洪水,小動物們被困在了小島上,獅子隊長緊急調動獅子救援隊準備營救小動物們。有15只小鹿等待救援,但每條小船最多能救3只,救小鹿需要幾條小船呢?
如果學生只是把目光放在“15”和“3”這兩個數上解決起來是有難度的,這時有部分學生想到通過畫圖來解決:把15只小鹿看出15個正方形,然后把它們3個3個的圈一圈,畫幾個圈便是幾條小船。此時教師點撥“求需要幾條小船,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3,我們可以用15÷3來表示。”借助圖形分析,除法的意義順利地揭示出來,晦澀的計算教學不攻自破,而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興趣盎然。
(三)圖形讓復雜的實際問題變得輕松
小學階段的解決實際問題對很多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尤其是數量關系較多或比較隱蔽時,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如果學生能想到用圖形幫助分析,就會讓問題解決起來輕松很多。比如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3:果園里有桃樹80棵,是梨樹的■,梨樹又是蘋果樹的■,果園里有蘋果樹多少棵?
這類題目剛開始接觸時,如果不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雖然也能得到問題的答案,但是對大部分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線段圖成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好幫手”。
通過線段圖我們可以順利找出此題隱藏的數量關系是:
梨樹的棵數×=桃樹的棵數;蘋果樹的棵數×=梨樹的棵數
如此,便可以確定本題的解題思路:從已知條件“桃樹的棵數”出發,先求“梨樹的棵數”,然后求“蘋果樹的棵數”。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應用題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通過線段圖可以一目了然的弄清題目的數量關系,從而讓復雜的實際問題迎刃而解。
二、“數形結合”讓“形”的教學精確具體
(一)數字可以幫助探究圖形的性質
學習“圖形與幾何”這個版塊的知識,探究圖形的性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圖形性質比較隱蔽,僅靠剪拼、對折有時難度較大不好解決,如果借助數字來研究或許可以降低難度,便于發現規律。比如在探究“圓的周長”時,學生首先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系,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測量去驗證猜測,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測量后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為圓周率π的出現做好鋪墊,同時順利得到圓的周長公式。數字的參與讓圖形的性質探究起來更方便,也更準確。
(二)數字可以揭示圖形之間的聯系
幾何圖形之間并不是孤立的,相反,很多情況下它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有時借助轉化思想可以由一個圖形的性質推出其他圖形的性質。所以學習幾何圖形從來不能只是縱向學習,還要橫向比較和聯系,而這個過程中少不了數的幫助。下面這個題目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問題4:這一組圖形的高是相等的,你能很快說出下列圖形的面積嗎?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探究和計算學生不難發現這四種平面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日后的運用打下基礎,而這正得益于數字的運用和驗證,所以數字可以揭示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
大量的教學實例證明,離開了“形”的支撐,“數”終將變成干癟的樹枝;缺少了“數”的 滋養,“形”將毫無生機,數學教學中只有做到“數形結合”,方能長成參天大樹。“數形結合”思想已無形地滲透到了我們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定會對孩子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