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雄
【摘 要】學生的不斷變化,教育觀念的不斷開放,要求班主任在從事班級管理工作時,要拓寬管理理念和思路,走班級管理和心理輔導融合的道路。實踐證明,班主任以心理輔導的理念創新班級管理策略具有可能性、以心理輔導的技術改善班級管理效果具有現實性。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適當融入傾聽、同感、面質、沉默、行為矯正等相關技術,同時班主任把教育者的角色和輔導者的角色有機結合,從而使班級管理取得更為理想的績效。
【關鍵詞】心理輔導;班級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34-01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對象的變化,傳統的班級管理的觀念和手段,正在經受著來自多元化社會的考驗,某些傳統教育方式方法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要求。它迫使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觀念、拓寬教育思路,走跨學科、多領域融合的道路,從而找到順應現今學生特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學校教育工作、班級管理工作收到實效。因此,在班級管理策略中,融入心理輔導的相應理念和技術,應該逐漸成為班級管理的一種必然的有效的工作思路和策略。
一、當前班級管理現狀
1.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缺乏,參與意識薄弱。
在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學生比較好動,性情不穩定的階段,由于處于青春期,學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比較薄弱的,再加上平時對學習成績的過度宣揚,使得學生對于成績比較看重,而對于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則極為不足,完全沒有意識到自主管理能力、自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培養對自己的重要性。據了解,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是班干部的事情,與自己的關系不大。
2.管理機會分配不均。
在班級自主管理的過程中,選擇班干部時,無論是班主任任命還是學生進行選舉投票,所得的結果顯示,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容易當選,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常常無緣于班級管理,這樣一來,就使得班級的管理機會分配不均,容易產生很多問題。會讓一些成績一般甚至較差的學生認為,這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是真的讓每一個學生來進行管理班級。
3.班主任整體的專業素養還有待提高。
中學教師來講,他們多數都借助課堂實踐實現經驗累積,但是在心理學學習、教育學學習、管理學學習上極其片面。而且實際教育過程里教師其實有極少機會來學習,多數僅淺嘗輒止,由此可見,有關班級管理在理論上極度缺乏,主觀臆斷、隨心所欲可以說才是主導[1]。那么也能說,管理實踐其實即造成理念缺失最主要的一大因素。班級管理關乎著育人工程,只要跟人掛鉤,班級管理必然有所涉及,也就是說要真正做到合理、科學的班級管理,管理者自身應當在理論掌握上做足準備。
二、心理輔導視域下的教師班級管理策略
1.推行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教育工作本來就是針對“人”而言,不過站在“人”的角度去看,人將會同時兼顧到教育目標、情感載體、知識載體、品性載體這樣多個角色。另外,在現代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自主化管理班級需要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思維。班級中的學生是自主化管理的對象,自主化管理班級還要依靠這些學生的支持幫助和配合,所以自主化管理班級要從班級中的學生對象出發,來鼓勵班級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踴躍參加。
2.弱化班主任教師權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原來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管理主義”以及“控制主義”等消極的管理意識,其中低級的效益理念和彰顯權利觀的重要性嚴重影響到了學生追求個性與自由,導致了一種學生天性被壓抑畫面的出現[2]。伴隨著社會對解放人性以及張揚個性的宣傳,現代教育界需要深刻地反省這種老舊的班級管理制度。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明,學生的教育與情感因素分不開。
3.增強學生自信心,創造班級管理條件。
仔細觀察是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必要素質,教師要經常關注周圍的細節,以及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用贊賞的目光經常鼓勵孩子,使得每個同學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還要盡可能挖掘每個同學在各個方面的內在潛力,比如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處事能力、領導能力等,提升素質,樹立自信。激勵的意思是:激發動機,形成動力。讓人能產生潛在的行為,并進而形成自推力、主動力。正如陶老所言:“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是兒童的天性。”適當地鼓勵學生,能將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有效地調動。“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不是傳授的本領。”這是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的話。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多用心在日常的細節中去挖掘同學的優點,給其贊許的態度,給學生以內心的激勵感,形成積極努力的動力。結合中學學生所具備的特點,例如好奇心強、開朗多動、好勝心強、渴望求知、愛好娛樂等,而鼓勵的培養方式有自發性、活動性、娛樂性、趣味性、知識性、競爭性等特性,和學生的年齡特性十分相符,因此教師要擅長使用激勵的教育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張迪.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現存的問題及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1):45-46.
[2]劉彬.如何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有效性[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