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
【摘要】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在進行教學改革時,借鑒了很多在語言教學中已廣泛使用并得到良好效果驗證的教學方法,這其中就包括任務型教學法和主題教學法。本文以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具體實踐,總結了該混合創新型的教學法在預科語言綜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給廣大預科教師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預科 任務模式 主題教學法
【基金項目】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課題:基于任務模式的主題教學法在漢語綜合課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18-13)。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54-02
一、前言
基于任務模式的主題教學法的內容構架由主題構成,教學的步驟則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任務模式進行設計和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放棄單一的語言輸入方法,利用這種綜合型的教學法,將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有機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國家通用語言的能力,培養預科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每個主題的掌握都能夠為下一主題的學習做好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工作。
二、主題的選取及教學目標
按照主題教學法的原則,高職的預科教師在選取主題時,主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知識為主線,以職業為背景,設計主題的內容。以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預科語言綜合課共設置了四個主題,分別為“日常生活主題,社會交際主題,職場生活主題和中華文化主題。” 主題的順序則按照主題內容和學生學習、生活的關系,由近及遠進行安排。第一學期完成前兩個主題,內容包括學生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所需的日常用語和常識;第二學期完成后兩個主題,內容涉及到學生未來的應聘、就業等職場所需的交際用語和常識以及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為技能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技能目標包括:(1)能夠比較流暢且用語準確地進行與主題相關的交際活動;(2)能夠生動、形象的進行具有較強說服力的主題表達;(3)能夠就特定題目用正確的語言邏輯書寫與主題相關的個人觀點。知識目標包括:(1)掌握四個主題所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詞義;(2)掌握主題內所有常用句式的語法知識;(3)掌握主題語篇的文化、思想內容。素質目標包括:(1)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提升文化內涵;(2)增強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3)樹立職業精神,培養職業素養。
三、任務的設計及教學方法
基于任務模式的主題教學法中的任務,均圍繞主題進行設計。首要原則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未來生活和職業的需求設計任務活動。任務的難易程度應略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學習的動機。在預科國家通用語言的教學中,每個主題單元都根據語言學習的特點,將“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任務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前的預習任務、課中的學習任務以及課后的拓展任務。每個任務的完成都有相對應的評價測試,根據測試的結果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并進行重難點內容的查漏補缺和重點鞏固。
根據基于任務模式的主題教學法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及學習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等。因為傳統的教學手段內容、形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教學成效不能及時反饋,課堂的效率也較低,所以為更好地應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成效,在預科教學中引入了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方式。
四、教學的具體實施
基于任務模式的主題教學法在預科語言綜合課程的教學實施中,按照“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理念和標準規范了教學的過程。課前發布與主題相關的學習任務,學生接收任務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上網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課中和課后分六個環節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1)德育教育環節:講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2)課堂導入環節:已學引新學。教師用學過的課文內容引出新課,學生利用已學的詞匯、文章內容回答老師的問題。(3)整體感知環節:通過“朗讀者”比賽,鼓勵學生按照“讀音準確、停頓得當、感情真摯”的標準朗讀課文,整體了解課文內容。(4)問題探究環節:小組成員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閱讀技巧,通過層層深入、由簡趨難的問題,精讀課文,找出、推理出相關問題的答案。(5)語言訓練環節:小組根據本課所學內容上臺進行成果匯報,最終完成學習任務。(6)課后拓展環節:布置一個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例如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的模擬測試卷,另一個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計一個需要小組協作共同完成的,與下一主題相關的語言任務,既能夠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又能夠拓展新知,有效的將各主題連接起來,幫助學生形成認知體系。
參考文獻:
[1]袁頂國,朱德全.論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內涵、外延與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