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曉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教學中重點以學生發展為主,主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數學課程標準重點強調,以促進學生和諧、持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教學內容應具有現實性,意義性及挑戰性,將教學情境設計帶入生活化教學中,從而有利于推動學生自主觀察、驗證、實驗、交流及推理數學活動。因此,本文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帶入教學情境設計予以思考分析。
【關鍵詞】教學情境設計 教學生活化 思考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64-01
數學是一種邏輯性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其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就是生活和數學聯系的全部過程,同時也是數學問題生活化與生活問題數學化。此過程既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又能提高實踐能力。數學可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信息交流手段,便于整理、收集、掃描信息,從而有效解決問題,若在教學中引入情境設計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積極性,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習信心。情境教學是以完成教學目標為重點,根據學生興趣和現有知識設計的教學氛圍,能有效起到引欲、強化、激情及過渡等作用,對于教學而言尤其重要。
1.情境教學設計原則
情境教學主要是為教學服務,應以學生認知特點為目的。因此,在設計情境教學時要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以教材內容、要求和目標著手,建立合理、有創造性的教學情境。針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重點突出趣味性、故事性,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起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同時高年級的學生要具有思考性、挑戰性,利用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主動吸引學生參與、解決問題。同時,在建立情境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因材施教,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為主,不同教學類型需以不同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予以呈現,要將教學興趣性、游戲性及故事性重點展現出來,不僅注重學生認知,還要充分考慮呈現,讓教學情境發揮重要作用。
2.情境教學設計特點
2.1呈現教學趣味性
設計情境教學,要重點突出知識趣味性,以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性。通過設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和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能為后期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提供相應素材或是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自行體驗,并尋找其中數學規律。如果學生能夠理解真正規律,并體會到其價值,有利于生活中找到實例。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中,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理解知識,了解其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因此,實際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感受,提高應用能力,挖掘教材內在因素,以知識特點為主,合理設計情境,激發興趣。
2.2 突出數學現實性
數學對于客觀世界而言是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的一種抽象,在生活中就能接觸數學現象,對于奠定情境教學具有良好基礎。因此,教師要針對此情況,精心、合理設計情境,讓每一位學生既能獲取知識,又能提高思維能力。在設計時,要將生活數學常識和學生興趣相結合,通過認知基礎建立情境設計教學。例如,針對剛入小學的學生而言,在圖形認識講解中,讓學生先對圖形進行描述,并舉例身邊與之相似的圖形,讓學生感受物體特征,既能提高學習質量,又能提高學生積極性。
2.3 認識知識規律性
數學是對客觀實際定量刻畫與定性把握,逐漸抽象概括,從而形成的理論和方法,并廣泛應用。此過程是一種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重點注意,同時也是以學生認識趣味性為重點,符合學生數學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及思考要求。在引入情境時,要培養學生基礎知識獲得與技能,將前后知識完美銜接,利用學習使學生們能有效了解知識。此外,要利用數學模型,描述社會現象、自然現象,讓學生理解知識內涵,逐漸運用及掌握,在知識強化基礎上,教學情境的創設開放既是開放問題,同時還是綜合性開放。
2.4 具有啟發性
設計教學情境應以啟發性為重點,既讓學生產生憤悱心理,又處于躍躍欲試、欲罷不能的學習狀態,無趣的情境教學不具有效果,而有趣但無啟發性的問題會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注意力。因此,設計情境教學時不僅要注重情境質量,還要合理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積極有效引導思考。針對低年級學生,要通過興趣引發教學思考,并進行教學探究。將學生輕松、自然的帶入主體,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習質量。
3.結束語
教學活動是一種具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尤其重要。教師將情境設計帶入生活化教學中,應對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和研究,將生活常識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然后再創設趣味性、豐富多彩、挑戰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積極性和好奇心,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生氛圍,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同時提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光遠.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情景構建方法應用的思考[J]. 中外交流,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