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蓉
【摘要】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要巧妙運用,首先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學生無法親自完成的實驗,開闊學生的視野;信息技術要與學生的操作實驗相互結合,讓學生的實驗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的實驗操作,讓學生的實驗操作走向深入。
【關鍵詞】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小學科學實驗 實踐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65-02
小學科學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驗操作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教師的講解所無法替代的實驗過程,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但有些實驗過程如果單憑學生的動手操作無法完成,教師就可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生實驗操作相結合,讓學生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實驗活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學生無法親自完成的實驗,開闊學生的視野。
小學科學實驗有些適合學生的動手操作,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完成科學實驗,但是有些實驗并不適合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教師就可以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學生無法親自完成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等播放的視頻素材了解實驗過程,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更加細致全面的進行觀察實驗內容,了解實驗的正確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規范能力。如在《電和磁》中的實驗教學《用驗電球做人體的導電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明白人體也是導體,要具有相應的安全常識,此時為了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此時便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實驗教學,以視頻觀摩為主,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補充操作性較強的實驗和課外資源,讓學生認識到人體、大地以及自然界的水都是導體,樹立安全用電的意識。而在課本接下來的教學辨認哪一部分是導體,哪一部分是絕緣體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同物體是具有不一樣的導電性能起到不同的作用的。
二、信息技術要與學生的操作實驗相互結合,讓學生的實驗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如果教師的演示實驗能夠和多媒體課件相互結合,充分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學生就會通過多媒體充分的看到實驗的步驟以及教師的演示,而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演示實驗所無法展示出來的實驗內容以及實驗原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并完成實驗操作。當然,教師的演示實驗并不代表要求學生展示出來的實驗是相同的結果,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學生實驗步驟正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可能不同的實驗結果,會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如在《斜坡的啟示》中的《做斜面坡度大小和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把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實驗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準備好彈簧秤、小車、光滑的長板。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和教師的演示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懂得實驗的步驟,同時教師還要在多媒體課件上向學生溫馨提示實驗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學生才能在實驗中更好的進行操作。學生首先用彈簧秤測出小車的重量,接著將長板墊在三本書上,用彈簧秤將小車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再將木板墊在六本書上,再用彈簧秤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將斜面大小繼續進行調整,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到活動記錄上。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全班測量的數據,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結果,很自然就得出斜面坡度越緩越省力這個實驗結論。因此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和教師的講授有效的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實驗的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完成實驗。
三、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的實驗操作,讓學生的實驗操作走向深入。
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學生實驗操作,學生不僅可以觀察到其他同學的動態實驗過程,而且可以在與其他組的同學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縱深思考,讓學生的實驗操作更為靈活更為有效,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如在《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怎樣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用橡皮泥和鋁箔分別做只小船放入水中試試。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在大多數同學完成實驗操作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組的同學在多媒體的展臺去展示自己的實驗過程,此時學生就可以清晰的觀察到這一組同學的實驗操作,并與自己的實驗操作結果相互對照。而學生做的不同的小船載物并不一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縱深研究,討論一下為什么這些船能裝得多,并對自己制作的小船進行改進。這樣的實驗展示,讓學生在實驗中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繼續進行實驗,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科學實驗操作中來,要讓學生從實驗結果中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要巧妙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學生的實驗操作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實驗操作更加規范,更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