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傳統紙媒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知識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書館中紙質文獻的借閱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圖書館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中屹立不倒?本文以需求為中心,通過各個年齡階段的讀者群體對報紙期刊的閱讀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促進報紙期刊閱讀情況提出個性化自助查詢服務、移動圖書館服務、提高館員綜合素質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報紙期刊閱讀;個性化自助查詢服務;移動圖書館服務;提高館員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面對這一趨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全面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指出,須“加快推進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制訂配套政策、專項資金資助,推介示范單位等多種方式,推動出版與科技融合發展”,須“深入探索讀者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的數字化轉型,因勢利導,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數字化閱讀技術服務,全面推進全民閱讀的多媒體、多平臺融合”。“十三五”是文化產業發展新的歷史機遇期,且呈現出諸多新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為文化產業的全方位創新、集約化經營提供了新機遇。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而以智能移動終端為主體的移動圖書館,也將成為我國圖書館行業的主流模式。圖書館作為文化產業的前沿,其潛在的作用不可低估。我所在的長寧圖書館二樓報刊閱覽室,擁有報紙130種,期刊1000種左右。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下提高報紙期刊的閱讀量?對此,筆者將各個年齡階段的讀者群體作為調查對象,發放50份問卷調查。通過原始數據采集并準確統計,研究報紙期刊的閱讀情況。
1.讀者喜好調查結果
1.1老年人更喜歡報紙,青年人更喜歡期刊和自習
表一
如上表一,51周歲以上年齡段調查對象更傾向于讀報,21-35周歲年齡段調查對象更傾向于雜志和自習。老年人較喜歡紙質閱讀,而青年人較喜歡內容更為豐富的期刊,占比最重的青年人因社會上各類職稱考試進而自習。值得一提的是,66%的調查對象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
1.2大數據能夠準確分析讀者的閱讀喜好
大數據時代,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臨著可細分、可定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而這些海量數據必然帶來數據量級的增加和拓展。作為一種復雜的系統思維模式,大數據思維具有開放性、生長性、多樣性、平等性和關聯性等特征。這些特征能夠準確細分讀者的閱讀需求,對于不同讀者個體差異進行精確定位,為提供個性化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數據依托其強大的資源體系為讀者提供技術支持,進而不斷促進圖書館的變革與發展。大數據的全新理念與模式推動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創新與進步,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領域,圍繞用戶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服務產品。了解讀者閱讀喜好之后,接下來要思索怎樣能夠把讀者留下來?依托大數據平臺,可以拓展出更便捷更有效的搜索方式和電子閱讀。
1.2.1熱門排架VS.自助查詢
如上圖一,讀者最喜歡的快速搜索方式分別為:按熱門度排架和自助機器查詢。這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閱讀理念,傳統老年讀者更愿意按搜索排行榜來挑選期刊,而青年讀者更愿意用電子設備搜索。根據讀者的喜好進行排架,方便讀者自行瀏覽取閱,讓讀者互相分享引導;而自助查詢服務的興起,大數據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由于其本身的方便智能,自由度高,也是讀者最愿意嘗試的搜索方式之一。
1.2.2電子閱讀“深得人心”
如上圖二,如有報紙期刊的數字資源,有70%的調查對象愿意電子下載或移動閱讀。其中,青年人喜歡電子閱讀的比例最高,占80%,大數據時代下青年人最流行的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和閱讀器等移動設備,養成了青年人碎片化電子移動閱讀習慣。但是老年人則比例最低。分析不愿意電子閱讀的原因主要有:老年人眼睛不好,軟件下載注冊太復雜不會操作等;而青年人則是因為網上資源已經十分豐富,不需要特地來到圖書館下載電子閱讀刊物等。
2.改善報紙期刊閱讀情況的具體建議
2.1運用大數據,開發新的自助化查詢
圖書館自助化,顧名思義,就是讀者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圖書館內資源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我館的開架借閱方式、RFID自動借還書系統、自動網上檢索系統和自動圖書殺菌器都讓讀者充分體會到了自助化服務的自由、靈活、便利性。特別是我館一樓的24小時圖書館,就是標準的無人管理自助化方面的實例。讀者只需攜帶讀書證,就能刷卡進入。利用自己的工作閑暇時間自行借還圖書,既方便了讀者,又節約了勞動成本。對于24小時圖書館的書本,工作人員會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簽,既能區分不同大類的圖書,又方便工作人員整理書架。美中不足的是如今我館的自助查詢系統主要分布在圖書外借流通部門,借閱圖書的讀者能夠很便利、迅速、準確地查詢到自己想要借閱的圖書,但是二樓報紙期刊部讀者區域內并沒有這樣的查詢系統。一部分讀者只能到服務臺向管理員詢問,雖然有紙質期刊目錄,但是目錄眾多,查詢比較困難,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讀者的查詢速度。還有很大一部分讀者由于自身個性因素,羞于開口,選擇茫然地找尋期刊,讀者的閱讀興趣因而有所下降,減少了期刊的閱讀頻率。依托大數據,希望相關企業可以開發新的報紙期刊自助服務查詢系統,激發讀者閱讀熱情,形成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良性循環。
2.2以讀者喜好為出發點,加強報紙期刊的資源建設
隨著電子出版物在圖書館廣泛的收藏與利用,傳統的圖書編目、分類必將更多地通過計算機進行。為了豐富館藏信息資源,要特別注重信息網絡資源建設,包括文摘數據庫,索引數據庫、書目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等方面的建設。同時明確館藏重點,形成館藏優勢和特色,這樣才能在網絡資源共享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通過不定期的紙質、電子問卷調查、讀者交流會等渠道采集信息,建立相應數據庫,最大程度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和作用,深入了解讀者喜好。借助大數據技術對讀者進行實時動態評估,以讀者喜好為出發點,重新調整報紙期刊資源配置,增加讀者最喜歡類型的刊物品種和單種刊物的數量,并且增加一些讀者推薦的報紙期刊,從而滿足各年齡段讀者的不同文化需求。我館館員每兩月確定主題,利用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拍攝館員們心中最想推薦的期刊文章。原始數據采集后,經由Photoshop編輯圖片并配以文字,制成無聲視頻,進行12小時無間斷播放。通過這種交流互動,使得一些原本可能冷門但信息量豐富的期刊重回大眾視線,從而對圖書館資源重新整合,促進我館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積極探索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