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敏 徐云生 王曉娜 錢家文
【摘要】目的:探索云南省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助產專業課間見習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 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 2016級助產專業46名學生對課間見習的態度與評價。結果:29名(63.04%)學生明確表示課間見習對臨床實習、增強學習興趣、培養人際溝通能力有幫助;28名(60.87%)學生明確表明課間見習對提高學習能力有幫助,1名(2.17%)則表明無幫助;32名(69.57%)學生表明課間見習對加強理論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有幫助;31名(67.39%)學生表示課間見習對擴大知識量有幫助;27名(58.70%)學生表示課間見習對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45名(97.83%)學生支持開展課間見習。結論:助產專業開展課間見習有利于學生增強臨床學習能力與臨床適應能力,繼續開展課間見習,并不斷完善見習內容形式,能為助產專業人才培養多樣化、實用化教學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助產專業 課間見習 學習能力
【課題項目】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本課題,題目:醫教協同背景下助產專業“課間見習”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2018XBYJ03。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36-01
助產士崗位勝任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母嬰的安危,一名合格的助產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也需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能。臨床實習是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是醫護學生向一名醫務工作者轉換的過渡階段。實習生在這一過渡階段,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參與社會競爭能力。為使我校助產專業學生提前接觸臨床并縮短其適應時間,特讓助產專業在實習前開展課間見習,見習結束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對學生和帶教老師進行問卷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6級助產專業46名同學。
1.2 方法
在實習前的一學期,由學校《助產綜合實訓》教師帶隊,每周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婦幼保健院見習1天。學生實習一段時間后,填寫助產專業學生對課間見習的態度及評價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參照馬寧生等調查。
2.結果
利用電子問卷系統發放問卷,回收問卷47份,有效問卷46份。調查結果如表1顯示, 29名(63.04%)學生明確表示課間見習對臨床實習、增強學習興趣、培養人際溝通能力有幫助;28名(60.87%)學生明確表明課間見習對提高學習能力有幫助,1名(2.17%)則表明無幫助;32名(69.57%)學生表明課間見習對加強理論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有幫助;31名(67.39%)學生表示課間見習對擴大知識量有幫助;27名(58.70%)學生表示課間見習對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表2顯示,45名(97.83%)學生支持開展課間見習,1名(2.17%)不支持開展。
3.結論
課間見習有助于學生適應臨床實習工作;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加強理論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擴大知識信息量;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對患者的關愛不局限于課本。
4.討論
目前,我國助產士高等教育和專業培養尚存在欠缺,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貫徹2011—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指出:必須強化助產高等教育,探索加強助產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但助產專業附屬于護理專業,培養模式也與護理專業大致相同,缺乏專業學科獨立性,與普通護理專業畢業生區別不大,并沒有突出助產專業教育的特點,因此助產專業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助產專業實訓課開設課間見習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習興趣,加強理論與臨床的聯系,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人際溝通的能力,以上能力的培養可幫助學生提前接觸臨床,增長見識,為實習增加信心,為提高助產士崗位勝任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敏.淺談中職助產士臨床實習前的教育[J]. 甘肅醫藥, 2011(6):379-380.
[2]王艷,趙風霞,梅一寧.高職助產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0(12):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