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洪 魏 杰 付 瑞 鞏 薇 項新華 岳秉飛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2629)
我國的實驗動物質量檢測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在實驗動物質量評價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實驗動物的質量控制提供保證。但是,在檢測體系中,各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卻參差不齊,尤其是進行遺傳質量檢測的各實驗室,少數實驗室在設備、人員、管理、設施與環境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在檢測水平以及對新方法的適應性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果長此以往,檢測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將受到質疑。因此,迫切需要組織實驗動物領域的遺傳質量控制實驗室參加能力驗證活動,來保證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權威性、公正性和可比性[1]。
一般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對實驗室的能力進行評價。一,由認可機構(如CNAS)派出評審員,依據ISO/IEC 17025[2]的相關要求對實驗室的能力進行現場評審;二,實驗室通過參加能力驗證活動來對其能力進行評價。能力驗證活動包括能力驗證和測量審核[3]。通過實驗室間檢測結果的比對來確定或證明實驗室的校準、檢測能力的方式,即為實驗室能力驗證(Proficiency Testing,簡稱PT)。通過開展能力驗證活動有助于發現實驗室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的能力。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按照ISO/IEC 17043∶2010《合格評定能力驗證的通用要求》[4]于2011—2017年組織實施了6個(含9個項目)實驗動物遺傳質量檢測能力驗證計劃。能力驗證計劃的具體名稱如下:2011年實驗室比對(包括3個項目:酯酶-1,血紅蛋白β鏈和酯酶-3),2013年NIFDC-PT-009實驗小鼠腎勻漿中堿性磷酸酶-1檢測, 2014年NIFDC-PT-021實驗小鼠腎勻漿中酯酶-3檢測,2015年NIFDC-PT-038實驗小鼠腎勻漿中蘋果酸酶-1和異檸檬酸脫氫酶-1檢測,2016年NIFDC-PT-086實驗小鼠血清中酯酶-1檢測和2017年NIFDC-PT-106實驗小鼠腎勻漿中肽酶-3檢測。
本研究通過比較各實驗室在實驗動物遺傳質量控制方面的檢測能力,旨在發現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的實驗室所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全國各省市質檢機構的實驗動物質量評價體系現狀,探討實驗動物行業的實驗室如何通過參與能力驗證活動來促進檢測水平的提升。
能力驗證活動的兩個關鍵環節是能力驗證計劃方案設計以及測試項目選擇。2011—2017年的能力驗證計劃,選擇血紅蛋白β鏈,堿性磷酸酶-1,酯酶-3(2次),蘋果酸酶-1和異檸檬酸脫氫酶-1,酯酶-1(2次)和肽酶-3作為測試項目,測試項目的選擇參考了實驗動物遺傳質量控制現狀,所選項目均為檢測實驗室在日常檢測工作中的必檢項目、方法學穩定的項目以及難度較高的項目。這些項目的檢測均依據國家標準GB/T 14927.1-2008,旨在考察實驗室對這些測試項目的檢驗能力以及對實驗動物遺傳質量的控制能力。具體各年份的項目詳情見表1。

表1 能力驗證項目Table 1 Projects of Proficiency Testing
按照ISO/IEC 17043進行能力驗證計劃的樣品制備、均勻性檢驗和穩定性檢驗。在樣品發放前,組織專家對測試項目的選擇、樣品均勻性檢驗方案和穩定性檢驗方案、以及作業指導書進行審核,只有符合條件的項目才準予發放樣品。
本文討論的6個能力驗證計劃,均制定了相應的作業指導書,用于規范實驗室對樣品的檢測、分析與保管,同時,推薦實驗室采用常規的檢測方法。
本文中的6個能力驗證計劃均為定性結果。定性結果,采用與標準結果一致的方法進行分析。依據各年份實驗室提交的檢測結果,統計各實驗室檢測能力的變化[5-10]。將15家實驗室編號為:A、B、C、D、E、F、G、H、I、J、K、L、M、N和Q。詳見表2。

表2 各實驗室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的頻次Table 2 Frequency of Laborato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全國15家實驗室累計57次參加了6個能力驗證計劃,累計發放樣本數176份。參加實驗室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陜西、四川、廣西、湖南、湖北和重慶等地區。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省市級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機構和科研院所等領域。因為實驗室自身原因未能及時提交檢測結果,因此累計提交檢測結果54份。詳見表2。
對參加實驗室提交的檢測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總體滿意率為82.5%。各項目的滿意率詳見表3。從各計劃滿意率來看,2個計劃的滿意率高于總體滿意率;3個計劃的滿意率與總體滿意率持平;1個計劃的滿意率低于總體滿意率。滿意率最高的計劃出現在2016年,滿意率最低的計劃出現在2011年。不滿意結果出現10次,涉及8個實驗室。15個實驗室中有9個持續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其中6個實驗室持續取得滿意結果:G實驗室(6次),I實驗室(6次),J實驗室(5次)和D實驗室(5次),H實驗室(3次),B實驗室(2次)。此外,連續兩次出現不滿意結果的實驗室是K實驗室(2016年和2017年)。

表3 參加能力驗證實驗室能力評價結果Table 3 Capability Evaluation on Laborato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國家標準GB/T 14927.1—2008實驗動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標記檢測方法中包括14個生化標記位點的檢測,2011—2017年開展的能力驗證計劃選擇了7個生化標記位點作為測試項目,包括:血紅蛋白β鏈、堿性磷酸酶-1、酯酶-3、蘋果酸酶-1、異檸檬酸脫氫酶-1、酯酶-1和肽酶-3,其中酯酶-3和酯酶-1分別開展了兩次能力驗證計劃。并非所有14個位點都適于作為能力驗證項目。樣本制備后,需要進行均勻性檢驗和穩定性檢驗,必須選擇穩定性高和可重復性高的項目。測試項目的選擇,經過慎重分析實驗動物遺傳質量控制的現狀,選擇的7個項目均為質檢機構日常檢測工作中的必檢項目,以及不合格率較高的項目。目的在于考察各實驗室對這些測試項目的檢驗能力以及對實驗動物遺傳質量的控制能力。發放的樣本類型包括小鼠全血、小鼠腎勻漿和小鼠血清。
能力驗證是對實驗室檢測質量進行監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和社會了解實驗室檢測能力的重要方法[11]。在6次能力驗證活動中,共出現過3個實驗室未提交檢測結果的情況,分別出現在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實驗室報名參加能力驗證計劃后,如果發現自身并不具備相應的檢測能力,可以在樣本發放前提出申請,退出能力驗證計劃;如果實驗室在接收樣品后未開始實驗之前,由于自身原因無法開展相應檢測,也可以提交退出申請,并原封退回相應樣品;如果實驗室已經接收樣品并已開展檢測工作,便不可以提出退出申請。實驗室如果由于自身原因不提交檢測結果,根據評價原則,將判定為不滿意結果。實驗室由于自身原因沒有反饋檢測結果,說明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問題。出現不滿意結果的實驗室中有兩個實驗室(N實驗室和Q實驗室)均為僅參加了一次能力驗證計劃,結果均為不滿意,實驗室便沒有再參加過實驗動物遺傳質量檢測的能力驗證計劃,分析其原因為發現自身不具備該項目的檢測能力。因此,建議實驗室根據自身條件(人員,設備,資質等)對能否完成能力驗證計劃的檢測做出合理判斷,并依據變化及時做出相應調整。能力驗證計劃的終極目的是提高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為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供外部的質量保證。
在2011—2017年的6次能力驗證活動中,57個結果的總體滿意率為82.5%,表明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的實驗室整體檢測水平較高。全國共有15個實驗室不同頻次地參加過我們組織實施的能力驗證計劃。8個實驗室出現過不滿意結果,其中6個實驗室分別出現過1次不滿意,2個實驗室各自出現過2次不滿意。實驗室應正確看待不滿意結果,出現不滿意結果,實驗室可以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可以通過參加測量審核對不滿意結果進行糾正。如果連續多次出現不滿意結果,無疑是給實驗室敲響警鐘,提示應予以高度重視,采取措施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避免更嚴重問題的出現。能力驗證工作的目的在于識別實驗室存在的問題,促進實驗室檢測能力的提高。
近年來,能力驗證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重視,2011年,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的實驗室最少,僅有5個。之后逐年增加,2016年和2017年達到最多,均為11個。最近3年(2015—2017),持續參加的實驗室達到最多。本研究發現C實驗室從2011—2017年連續6次參加能力驗證計劃,分別在2011年和2014年出現過兩次不滿意結果,實驗室高度重視,采取應對措施,開展人員培訓,檢測能力得到提升,在2015—2017年連續3年取得滿意結果。K實驗室沒有持續參加能力驗證計劃,共參加4次能力驗證計劃,卻連續兩年(2016年和2017年)出現不滿意結果。分析結果發現,該實驗室頻繁調整檢測技術人員,初步分析實驗室未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有3個實驗室(C、G和I)連續6次參加我們組織實施的所有能力驗證計劃,其中有2個實驗室(G和I)獲得全部滿意的結果。說明該兩家實驗室具有高水平的檢測能力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另外,M實驗室在連續3次參加能力驗證計劃后,由于第三次出現了不滿意結果,之后便沒有再參加該項目的能力驗證活動。F實驗室連續5年持續參加,僅在第一次為不滿意結果,之后連續4次滿意結果。應該重視能力驗證活動對實驗動物質量檢測工作起到的督導作用。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機構是通過國家技術監督部門的資質認定以及CNAS的認可,并依據國家科技部頒布的《實驗動物質量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通過一定的程序而設立的。質檢機構的實驗室具有為社會提供公正、準確檢驗數據的責任和義務。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機構對能力驗證活動應給予高度重視,通過組織和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全面了解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機構的能力狀況,客觀評價實驗室的檢驗能力。
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為實驗室提供了一個評價和證明其檢測能力、出具可信數據和結果的重要機會;同時也為實驗室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外部質量監控的方式,為實驗室提供了一個尋求改進的契機[4]。通過2011—2017年6項能力驗證計劃的開展,我們發現:參加能力驗證的實驗室數量逐年增加;項目的滿意率逐年上升;我們協助實驗室解決問題,很多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全國各實驗室對于能力驗證工作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另外,也發現檢測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1,個別實驗室的檢測人員專業檢測能力不足;2,檢測人員對檢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判斷水平不足;3,對能力驗證作業指導書和國家標準理解不透徹;4,實驗室檢測人員頻繁調動;5,缺乏相關技術培訓。能力驗證活動的開展,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進實驗動物行業的質檢機構提高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及時發現問題,提高檢測能力,同時提高實驗動物質檢機構的競爭力。1次不滿意結果不代表實驗室不具備相應能力;1次的滿意結果也不代表實驗室的檢測水平一成不變。建議實驗室能夠持續參加能力驗證活動,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2011—2017年實驗動物遺傳質量評價能力驗證計劃的結果,發現各實驗室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全國實驗動物檢測實驗室檢測能力的提升。我們應從整個實驗室質量控制的角度,主動開展能力驗證活動,充分認識能力驗證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實驗室能力驗證的長效機制,做好能力驗證工作,這對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機構能力的持續改進和提高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