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初中歷史教學是家國情懷培育的主陣地,承載著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優秀歷史人物教學則是落實家國情懷素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深入挖掘優秀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引導學生感悟高漲的愛國情感,對于培育家國情懷素養、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優秀歷史人物;家國情懷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09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81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要求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培育”,加強優秀歷史人物教學是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了解杰出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和事跡,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滋養家國情懷,也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一、培育家國情懷素養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理解家國情懷培育思想
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歷史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落實家國情懷素養,發揮初中歷史教學的育人功效,教師要有正確的“家國觀念”,將杰出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與精神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獲得素養的提高和情感的提升。比如:民族英雄戚繼光和鄭成功、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這些優秀歷史人物不但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也展現出個人崇高的道德品質,學生要在榜樣引領下體悟家國情懷。
(二)優秀歷史人物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優秀歷史人物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完善道德品質和培養理想人格。深入挖掘家國情懷內容與優秀歷史人物的契合點,讓學生感受家國情懷的重要價值。比如,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那些保衛家國、憂國憂民、對國家、民族葆有深厚感情的中華兒女們,用不同形式來表達對國家、民族的大愛。比如,古代史中“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的鄭成功,近代史中“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歷代中國人的愛國行動凝聚成無堅不摧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著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同自覺,升華了家國情懷的核心情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探尋到家國情懷的所在。
二、優秀歷史人物教學中家國情懷培育策略分析
(一)利用優秀事跡營造家國氛圍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為有效加強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教育,可以利用歷史人物的優秀事跡營造家國氛圍,在氛圍中渲染培育家國情懷。比如:抗日烈士吉鴻昌、抗日英雄楊靖宇等,在抗日烽火中錘煉的家國情懷在此得到提煉與豐富,學生得以與歷史人物進行情感碰撞。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結合“紀念九一八,激發愛國情”等主題班會活動,在情感體驗中感受古今人物赤誠的愛國心,濃烈的家國情懷。
(二)創設有效情境體會家國認同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包括家國同構、仁愛之情和共同體意識等。為避免歷史課堂教學陷入空洞說教,應該精心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感受歷史人物的脈搏中,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比如在講授“辛亥革命”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認知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學生的家國認同感,教師就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出示林覺民的《與妻書》,林覺民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當個人命運、家庭命運同整個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時,他的勇擔道義、舍生忘死,這一切扣動著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自然達成家國情懷的素養目標。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會油然而生積極的家國認同感,在潤物細無聲中,家國情懷的培育便能落地生根。
(三)結合歷史事件強化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材采用通史體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講述強調時空觀念。教師可以通過對歷史事件過程的講述,突出那個時代杰出的歷史人物。比如: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歷史,更承載了一段又一段充滿家國情懷的歷史。在近代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家國情懷變現得更為突出和激烈。擷取鴉片戰爭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魏源、林則徐;洋務運動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左宗棠、張之洞;推翻封建帝制、倡導“三民主義”的孫中山先生;新文化運動中首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的李大釗,心懷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傳統的家國情懷意識在此時喚醒了國民的家國意識,家國情懷也將成為中華民族永不言敗的精神支柱。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期家國情懷具有傳承性、時代性,通過走進優秀歷史人物,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懷的精神存在。以優秀歷史人物教學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將家國情懷的時代精神注入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并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和情感動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家國認同意識和濃厚的愛國之情,在靈魂深處喚起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感、自豪感、凝聚力,最終實現對學生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袁福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慕課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梁佳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童麗麗(1984— ),女,安徽合肥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學德育教育。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