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歡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浪潮之下,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的創新模式,將有助于緩解不斷擴大的老年照料和服務壓力。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在我國,發展實踐歷程包括了傳統實踐期、萌芽探索期和加速發展期,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諸多創新做法;我國時間銀行發展現狀具有以下特點:出現時間晚、規模小、制度不健全,缺乏政府支持,服務內容單一,普及程度不高;在國外發展程度廣、規模大、資源來源渠道多,業務類型豐富,時間計量標準簡單、易操作。本文從我國時間銀行的發展歷程、現狀、問題等,歸納和梳理時間銀行在我國發展的未來創新方向,在總結現期時間銀行所面臨問題的基礎上,探索時間銀行的適應性,從而應對我國低成本戰略人口老齡化的要求,也是探索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強化社區養老服務的要求,同時有利于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關鍵詞: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發展歷程
一、引言
時間銀行,又稱“時間儲蓄”、“時間愛心銀行”等,其理念雛形最早源自1973年日本的旭子水島,后由美國人艾德加·卡恩于1980 年正式提出并推及世界。
時間銀行是一種幫助志愿者將志愿服務時間存入個人賬戶、在需要時取出換取他人服務的組織架構?,F今世界范圍內已有至少1000家時間銀行,其中美國有500家以上。時間銀行是一種志愿服務和養老模式的創新,成為人口老齡化浪潮下提供助老服務和緩解老年照料壓力的新思路。
本文基于探究時間銀行與中國傳統觀念的聯結,看待時間銀行,梳理時間銀行在我國的發展與啟示,并在總結我國時間銀行實踐不足的基礎上提出時間銀行創新發展的建議,以期推動我國老年志愿服務體系的優化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創新。
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的發展歷程
(一)傳統社會的實踐期
1.宗族的互助實踐
血緣關系互助實踐。小農式的個體家庭在宗族的協調下,族人在耕作、經商和日常生活中互助相恤。大的宗族還擁有如公田、公產等財力,其保障范圍擴延至族人的養老、醫療、生育、救濟、福利等全方位領域。
2.人情往來實踐。人情具有往來原則、貯備原則和流轉原則等?[2]。
(二)時間銀行的萌芽探索期(1998—2007)
1. 時間銀行的正式扎根與發展
1998年,我國開始嘗試時間銀行。該年,上海市虹口區提籃橋街道 開辦首家“勞務銀行”。隨后幾年廣州、北京、年哈爾濱、重慶市、南京市紛紛成立。
2.萌芽探索期的發展特點
我國時間銀行的發展呈現的特點是規模的小型化、分布的零散性和發展的無序性。
(三)時間銀行的加速發展期(2008年至今)
1. 時間銀行加速發展的背景
(1)老齡化、高齡化和失能化的老年人口數量逐漸增長,老年人占全人口的比例不斷提升。
(2)志愿服務活動逐漸獲得社會認可,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和地震的抗震救災工作中,大量的民眾自發地加入到了奧運志愿服務和救災活動一線中。
2.具體發展情況
2008年起,時間銀行在我國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8-2016年至少31家時間銀行在我國建立,2015年11家。
四、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少政府支持和政策性引導。在我國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是由某個街道或居委會干部牽頭,一旦出現牽頭者的變動,“銀行”就難以持續,管理上呈現隨意和無序的現象。
第二,缺乏持續性的保障。中國的時間銀行大都是小規模而且由于制度的不確定等導致其模式發展持續性比較差。
第三,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時間銀行的儲戶信息和兌換交易都以手工記錄為主存在弊端。
第四,普及程度不容易提高。由于現在開展“時間銀行”的都為試點社區,志愿者數量都相對匱乏,而多數人對“時間銀行”的概念都處在尚不了解的程度。
第五,服務內容過于單一。時間銀行存儲的是時間,可是現今服務的勞動和時間價值的衡量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導致服務項目就多是簡單的家務勞動、看護、陪同等,并不能解決所有的老人需求問題。
第六,時間銀行的風險防范問題。時間銀行定位在需要服務的老人,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服務者不慎導致被服務者發生意外或財務的損失等一些法律問題,需要有政府和法律給出相應的政策[7]。
五、對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發展的啟示
1. 政府政策性主導和理順監管職能政府應從戰略高度,先期主導投入,出臺正式文件來推動助老服務“時間銀行”發展。首先要建設好“社區級時間銀行”系統,在此基礎上再建設“市級”、“省級”最終達到“全國級”別的“時間銀行”,最終實現全國各地銀行通存通兌。
2. 推動系統構建和實現信息互通互聯助老服務“時間銀行”建設,重在有一個信息的交互平臺。這個平臺包括老年需求信息和供給的發布,比如可在社區網站發布、查看或者交流。“時間銀行”工作人員或者系統可根據供需信息統籌安排,匹配最合適的人選來提供幫助。
3.從國情出發提供激勵和保障機制。筆者認為在我國助老服務時間銀行發展的起步階段,按照服務內容不同進行折算更有激勵作用。
4.加強法律層面對時間銀行服務者的保障筆者認為,時間銀行服務者具備法律意義上“志愿者”的相關特征,他們需要法律的保護,以解除后顧之憂。
5.培養自我造血功能時間銀行運行也需要成本,包括信息系統、管理人員培訓等,但和建設院所式服務機構相比,它的成本是相當低的。建議參照“國家扶貧基金”做法,設立“國家時間銀行”專項基金。
參考文獻
[1] 西奧多·W·舒爾茨. 論人力資本投資[M]. 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8.
[2] 芮明杰. 管理學(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4-316.
[3] 陳銀娥. 社會福利[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24-125.
[4] 鄧方譯. 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333.
[5]鄧志峰. 關于我國助老服務“時間銀行”建設的思考[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4):17-21+43.
[6] 黃如意,胡善菊. 我國時間銀行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 中國西部科技,2013,(09):84-86.
[7] 趙倩. 互助養老在時間銀行的探索[J].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4,(09):39-41.
[8] 景軍,趙苪. 互助養老:來自“愛心時間銀行”的啟示[J]. 思想戰線,2015,(04):72-77.
項目名稱:2018年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項目編號:YW201813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社會事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