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政權,為人民服務是施政的宗旨。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物質層面轉移到精神層面,發展豐富群眾文化是當前的工作重心,本文就立足于群眾文化,探討如何讓群文理論率先活起來,從而引領群眾的精神文化建設。
一、群文理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要讓群眾積極加入到群文活動的建設中,首先要讓群眾明白群文理論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國家基層服務人員,對此更要有深刻的認識。從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來看,我國廣大群眾在物質需求上已經得到了滿足,而下一個階段的重心就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黨的領導下,從群眾實際情況出發,開展面向群眾的文化需求建設,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提升人民幸福感,展現民族精神,煥發華夏民族的風采,以積極進取、良好向上的群文理論為引導,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實現社會主義健康持久的發展。注重群文理論建設,這是走向社會主義下一階段的重要理論之一。
二、讓群文理論“活起來”的對策
(一)基層領導人員要率先提升思想建設,以實踐反饋理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群文理論是立足于廣大群眾之上總結出來的核心理論,它具有通用的指導意義,但是根據地域的不同,群文理論的具體實現要結合實際做出相應的完善,及時將完善后的理論付諸實踐,再根據反饋對理論做出進一步修改,這是檢驗群文理論正確性的實踐方式,也是為立足于群眾的群文理論指明方向的唯一途徑。其間,基層領導人員作為重要的組織實施者和反饋記錄者,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基層領導人員要率先落實自己的思想建設,吃透群文理論的內涵思想,然后積極實踐,及時地將反饋信息記錄提交,這才能為群文理論的發展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資料。
(二)充分發揮群文理論在基層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像是文化中心、文化廣場、圖書館、健身室、球場等設施的建設也日臻完善。其間,地域因素往往是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地域均衡分布是文化設施的主要分布特點。其實,人民還要充分運用群文理論的指導思想,除開地域之外,要結合當地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度,結合當地的發展水平和當地群眾對某一類別設施的獨特愛好,充分發揮群文理論的指導意義。當群文理論真正具備自己的指導意義,那么它自然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隨著更多人的加入,對群文理論的研究也就自然活了過來。
(三)政府率先從戰略高度出發,點燃群文理論研究的第一把火
政府作為國家建設的主導力量,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導向作用,目前,我國對群文理論的研究熱度不夠,很多理論問題還存在誤解、遺漏和沖突等問題,這讓群文理論在實踐中存在一些難題,再加上群文理論本身更新慢,與時代逐漸脫軌,這讓群文理論的實用性愈發降低,在惡性循環下,以群文理論作為制導建設的人士只會越來越少。針對這種情況,國家需要率先著手點燃群文理論研究的第一把火。
在具體實施上,國家可以通過全面撒網的方式召集第一批研究人員,通過專業培訓組成群文理論實踐的先鋒隊,率先完成第一輪理論從群眾中來又服務于群眾的循環模式,對研究成果做出肯定,形成示范效應,然后引領更多的人加入到群文理論的研究建設中來。在后續的建設中,以率先加入的骨干展開一對多的帶路,當整個模式定型后,國家便可逐漸放手,從而實現群文理論高效的自我更新。
(四)加大宣傳,培養群眾主人公的參與感
群文理論的成型離不開研究者的功勞,但是群文理論的本源一直都是廣大人民群眾,讓廣大群眾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到群文理論的建設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在具體實施上,首先需要向廣大群眾宣傳群文理論的相關知識,通過小區文化展覽,廣場文化建設,甚至可以通過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等途徑讓大眾了解群文理論的主體內容。然后在實踐中結合理論,讓群眾在享受文化建設的同時意識到理論如何作用于實踐,其間,群眾會發表一些看法,而這就是群眾的第一手反饋消息,在反饋更新后,邀請群眾再度體驗新理論帶來的感受提升。當群眾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權后,其參與熱情便會大大提升,對于群文理論的實踐活動也更有熱情,而且當群文理論的研究對象放寬至群眾后,研究思維將會更加多元化,這可以為核心研究人員提供更具有實際價值的參考,因此培養群眾主人公的參與感,也能積極推動群文理論的研究進度。
(五)利用多媒體,加強群文理論交流
網絡多媒體是信息時代的主角,以前,群文理論研究都是基于各個地域的獨立研究,由于在溝通上存在困難,導致研究結果存在很大的地域限制,缺乏普及性,無法成為真正的群文理論研究資料。如今,在多媒體的幫助下,研究團隊不再受地域限制,城鄉之間、各城市之間都可以展開多方面、多門類的討論,在涉及共通性的問題時,彼此可以學習借鑒,一起進步,在涉及地方性問題時,可以引為參考,相互幫助,如今,群文理論的研究不再是小范圍地域性的研究,它是關系到全民群文建設的整體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價值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六)肯定群文建設的多樣性,發展地方特色文化
群文理論受地域影響,使得不同地區的群文理論存在較大差異。不過,正是因為這些群文化的差異,我國才打造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精彩群文理論舞臺。肯定群文的多樣性,發展地方特色的群文化建設,不僅是大國包容性的體現,也是保留民族精神,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因此,地方要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打造順應時代的,具有地方性、民間性和獨創性的文化活動品牌,這是對大眾需求的尊重,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只有這樣,群文理論才能獲得支持,才具有真正的實踐價值。
三、結語
群文理論是群文建設的指導核心,對群文理論進行研究也應當是實行群文建設的首要目標,在具體建設中,群文理論應當立足于實際,從人口需求、經濟發展、時代需求等方面做出總結,探討群文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再以此為指導反饋到群眾中,完成源于民而又用于民的思想循環,根據需求及時做出總結,對群文理論不斷進行自我更新,這才能讓群文理論的研究長久、高效地活下去。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莊頭鎮文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