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老師除了要準確地把握住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適當地增補一些鄉土材料,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歷史課教學的全過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去,特別是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其中歷史教學擔負著重要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應是貫穿歷史課教學的一條主線,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作為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掌握和探索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關鍵詞:高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歷史學科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內容,是歷史教學思想教育的主題。由于歷史學科具有的生動具體、故事性強的特點,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情感,接受思想教育。所以,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條成功的渠道。
一、當前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
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極大地影響著歷史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論探討得多,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少,理論同實踐相去甚遠。有的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僅把它作為調節課堂氣氛的一個手段來運用,有的教師千篇一律,內容常古不變,沒有跟上時代的要求。這種現狀對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而言是不利的,同時也削弱了歷史學科的戰斗力。
二、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對歷史教師提出的要求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歷史教師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歷史學科基本任務決定的。歷史教師所教的歷史課是一門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文化基礎課,從事這一職業的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歷史知識,更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歷史教師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崇高職責。教師應是學生的引路人。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應當是這種人。”歷史教師應旗幟鮮明地樹理想、講信念,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響教育青少年。
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素材,歷史學科有其自身理論的科學性、史料的真實性和內容的客觀性,在道德情感領域的教育中贏得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真實、感人、可信。它“序事之中即見其指”,通過形象、具體、生動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正可謂“細雨潤物”,在潛移默化中使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滋潤和升華。因此,充分利用歷史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位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發掘,從每一時期的教材特點出發,對學生適時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并牢牢記住19世紀40年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段歷史,讓學生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同時還要讓學生懂得,我們學習這段歷史,不是要大家記住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以古證今,不讓歷史重演。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再次,教師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尊重,但教師的立場、觀點和引導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歷史教師必須有鮮明的立場、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周密的教學設計,對不同內容的教材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
1.運用比較法。如讓青年學生更好地了解過去、認識今天和展望未來,我們可根據《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講座》的內容,在講述某一章節、某一事件時,用舊中國和新中國政治經濟方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今天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2.對史實的始末進行生動形象的介紹。具體而生動形象地介紹史實的始末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教學方法,而播放歷史影片又是最為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觀看歷史影片也是學生們的興趣所在。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在多媒體教學中適當播放電影片段。例如,講中國近代史《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教師可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講到“黃海戰役”時,可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鄧世昌等愛國官兵英勇戰斗、與艦同沉的片斷,讓鄧世昌等愛國官兵為國家、為民族英勇捐軀的壯烈場面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們了解到中國人民為反抗外來侵略和壓迫而英勇斗爭的崇高精神,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3.充分利用鄉土史料進行鄉土史教學。鄉土史教學是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知道,國與家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一個人在認識上是先熟悉家人及家鄉,再逐步擴大到了解國家,因此,愛家鄉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是從愛家鄉的情感中萌發并得以升華的。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充分運用鄉土史料于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先輩在歷史上對家鄉、對祖國的貢獻,了解到家鄉人民在歷史上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績,進一步體會到家鄉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
總之,通過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學科的一個永恒主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以對民族和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為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人才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