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名著,是學生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多讀名著,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讀物”,規定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里說,要“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因此,如何讓初中生學會正確閱讀文學名著,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方法
一、轉變閱讀觀念,對閱讀名著有正確的認識
幫助學生轉變閱讀觀念。己要對名著閱讀有正確的認識,教師要使學生認清名著閱讀對他們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創造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要使他們明白這些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拋棄急功近利的想法。要讓他們從心底認識到,名著是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人類智慧結晶的文明成果,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巨大的藝術魅力。一旦學生對名著閱讀產生興趣,閱讀量就會增加,視野也相應拓寬,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二、多種渠道,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用課本做引線,引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發現學生對生機盎然的百草園充滿神往之情,對能講美女蛇故事的阿長產生極大的好奇,我順勢對學生說:“這篇課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魯迅更多的童年趣事,想了解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大家閱讀原著。”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到名著面前,使他們對作品有一種向往和期待,讀起來自然就有親近感。
學校和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學校或班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比如讀書匯報會;“最美的片段”朗誦會;“讀書小報評比與展覽”;“讀書知識競賽”等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等,在這種交流活動中,盡量讓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之中,必將極大地拓展其思維空間,進一步提高閱讀質量,并將極大地推動其閱讀熱情,使名著閱讀成為一種時尚,甚至成為一種生活需要。家長與教師要配合,給學生閱讀時間和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閱讀的意義,增強家長們重視閱讀的意識,同時,要倡議家長配合學校在家創設閱讀條件,營造讀書氛圍,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進行比較閱讀。現代傳媒產生了許多可以利用的資訊,這些資訊能拓寬學生的讀書視野,便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閱讀名著。如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前,可先讓學生從網上查閱笛福的生平資料及作品的背景材料,這樣讀者對作品主題的理解就會深入一些。在活動課上,我們可以播放根據名著《西游記》和《駱駝祥子》等改編成的電視劇或電影,讓學生與名著進行對比,在比較中理解名著的內涵。
三、傳授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讓學生聯系實際,在閱讀中求知,在閱讀中明理,在閱讀中知情,在閱讀中達意。通過領會作品所展示的情境,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充分展開聯想的翅膀去體驗、去感悟。在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的同時,我們可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指導活動,利用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時間,向學生介紹閱讀的一般方法:精讀、略讀和速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可先看序言、摘要、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書的內容,再閱讀全文章節標題及段落首句和末句,最后瀏覽全文,綜述大意;速讀即一要帶著問題一眼一句一行地掃讀,二要看得快想得快,腦子跟著眼睛掃讀思考。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根據需要,自己靈活地選擇閱讀的方法,使整個的閱讀能迅速有效。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做到: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如果說精讀是正餐,那么僅此還不夠,還必須輔以大量泛讀。沒有廣泛的閱讀,精讀得來的知識能力無法得到鞏固,更無法得以遷移,會“食古不化”,而泛讀有打開眼界、擴充知識、培養興趣、提高能力的各種功效。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良好習慣,抄摘相關資料。“抄書默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不但要手腦并用,強化記憶,而且可以促進讀書向寫作的過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文學家的事跡,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閱,反復揣摩、吟誦,領悟其中妙處,學以致用。
四、寫好名著讀后感,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
在名著閱讀教學時,要提醒學生特別重視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個人情感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具體說,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名著時不僅要摘記和記憶,更要學會撰寫名著讀后感。可以在讀完整本書之后寫,也可以邊讀邊寫,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去尋找“感點”,不斷地與名著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進行對話。指導學生在讀了文章以后抒發自己獨特的感受,發表自己對書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表達獨特見解的能力及欣賞、分析、判斷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達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確的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成功的名著讀后感不在于你寫了多少文字,而在于作者的觀點、人物的情感、作品的言語形式是否深入你的心靈。可讓學生每學期每人任選一本名著的一個角度寫一篇讀后感,全班交流再集結成集,使學生獲得全方位多方面的認識。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要對名著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出切實可行的課時目標或階段性目標,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同時要運用多種方法,把書教活,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努力開創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任梅英.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名著[N].甘肅日報,2007.
作者簡介
夏思雪,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教四年,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