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井會
摘 要:在小學課程中,數學知識頗顯枯燥乏味和深奧難懂,邏輯性極強。如果能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于生活實際,可以使課堂教學通俗易懂和更加有的放矢。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合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學思想及數學概念來改造我們的現實生活。數學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特別是學習計算,學生的情緒更低,學習效果極差。為此結合教材及學生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掌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教學“乘法口算”時,教學前,教者對學生在校外的小商家進行調查。上課時,老師問:“你們喜歡買哪家的小吃?吃什么?”上數學課,討論小吃的問題,學生興趣很高,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喜歡吃張家的餡餅?!崩蠋煶鍪菊{查數據:“昨天早上,他家賣了54個,4元一個,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錢嗎?”學生積極性很高,不但能列出算式,也能計算出得數,還給大家講出他是怎樣算的。就這樣,學生在說笑、討論、爭論、商量中,不但學會了乘法口算,還對各家經營進行了評價,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樣改進會更受歡迎等。
2.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原本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好多老師只能教給學生公式,讓學生死背硬記,而我在教學時,一開課就創設了有趣的烏龜和兔子比賽粉刷墻面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分出勝負,必須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于是學生自主地就投入到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當中。從而聯系生活中我們居住的房子的墻面面積,操場的面積,生活中還有哪些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呢,來算算它們的面積是多少,這樣不僅聯系生活,還能夠讓學生牢牢記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
3.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師利用生活案例幫助學生分析、提煉其中存在的數學原理,從而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除此之外,利用數學教學積累生活經驗,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原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進而在應用中培養創新思維;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及課堂質量提出新的要求,而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引入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利用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完成數學知識學習,有利于實現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因此將數學知識生活化,不僅有利于知識的傳授,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聯系生活畫面,創設教學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之”,興趣作為一種能夠引導人們產生進一步探索欲望的情感,其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善于描繪生活畫面,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生活畫面,并在畫面中融入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如《面積單位:認識平方分米》的教學中:我通過節蛋糕對1平方厘米面積的大小讓學生思考1平方分米的面積大小,然后通過:
(1)想一想:邊長多少的正方形蛋糕,面積是1平方分米蛋糕?你能用手比劃一下嗎?
(2)說一說: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3)剪一剪:只用剪刀,你能剪出一個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嗎?動手剪剪看,再與學具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看看大小是不是接近?
(4)量一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動手量一量,并開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否有簡便的量法,并進一步感知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生親歷“想一想”、“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動,深刻感知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平方分米的空間觀念。
2.融入生活畫面,探究數學原理。建構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應該引導學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體現數學原理,獲取數學知識。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中,某教師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兒童票半價。他們一家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根據這一問題有的學生列出了24+24+12,而有的則列出了12+2×24的式子,那么對于后面一個式子而言2代表的事是爸爸媽媽兩個成人,24代表的是門票的單價,因此,兩數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錢,然后再加上玲玲的12元,一共花了60元,而通過這一式子的運算順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出四則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基本規律,進而實現知識的升華。
3.返回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教學設計的好與壞不僅決定著你的課堂效率,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聽課以及理解的深度。因此,課程的設計,教師必須經過深入的思考,真正將數學與生活完美地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步伐走入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世界的實用、奇妙和精彩學習數學的目的是運用數學,因此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可以通過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角色的扮演中,體會數學的價值。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的有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做“設計師”,即測量自己房間的長、寬和高,并想象一下如果要使自己的房間更漂亮,現要在四壁和屋頂涂上涂料,而在了解了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及涂料價格的基礎上,計算一下粉刷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大約要用多少涂料,花費多少元,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總之,數學和我們的生命密不可分,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將自己對生活的正確理解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