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大的行業風口
近年來,我們經常講到行業風口,例如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等,這些出現已經10年的項目,其全球產值規模也僅僅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而文旅產業通過短短3年就達到了這個水平,而且僅僅是在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
中國的文旅產業風口是受到四大力量推動而產生的。第一,中國城市中心供地資源已經枯竭,而城市精英人群渴望居住到空氣更好、生活節奏更慢的城郊,這已經成為開發商轉型的主戰場;文旅,就是中國房地產的20。
第二,旅游休閑在生活開支中比例越來越大,中國人需要更多、更豐富的休閑生活。
第三,中國農村開始富有,各地政府有意愿也有能力提升形象,并解決返鄉就業。
第四,中國老齡化正在到來,中國主力人群開始尋找自己夢想的歸隱養老之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讓城市精英更憧憬詩意田園。
在這四大推動力作用下,很難有其他產業能與之匹敵。除了市場因素外,政策方面也極其有利,加上國家對于中國生態修復的高度重視,對于“鄉愁”的多次表達,對于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等相關方向的大力推動;加上中國已經將文化與旅游合并為文旅部,各地成立了文旅局,解決了行政的支撐。所以,我認為中國在10年內沒有比文旅更大的產業風口了。文旅綜合體是目前中國所有產業中最大的風口。短短3年時間,中國文旅產業的項目總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元,而筆者所在的這個小小的策劃機構,僅2018年到2019年一年經手服務的文旅項目,其涉及規模就已經超過了千億元。
“鄉愁”是避免同質化的核心模塊
在這個巨大的產業風口中,東方元素作為“鄉愁”的核心模塊,開始呈現出重要的價值,逐漸成為文旅綜合項目中一種關鍵的競爭力量。我們可以見到的未來,東方性藝術表達會因為文旅風口在中國獲得巨大經濟力量的推動,而獲得更廣闊的應用發展。那么,文旅產業中的東方性有什么具體價值呢?
雖然才開始3年,中國的文旅綜合體就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目前中國各地布局的文旅項目是瘋狂而過度的。以重慶為例:在2016年,前任書記給重慶定下了要在2020年把40多個4A景區突破到120個的目標;而現任書記到來后,把目標改為了200個。我認為這個指標是一個比較激進的目標。因為我國A級景區的分類本質里,5A是世界級稀缺資源,4A是指中國級稀缺資源。當重慶有了200個中國級稀缺資源時,這相當于4A的價值下降了,這些不夠稀缺的旅游內容一起競爭時,會陷入一種空前激烈的狀態。而放眼全國文旅發展目標時,我發現重慶這個目標并不算定得最高的,還有更多的省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以上這些信息意味著,在中國的文旅市場中,同質化內容會空前激烈,大量的文旅項目會遇到困難。作為競爭者主體的開發商,也在加重這一困難。中國大多數的文旅項目是由地產開發商來主導的,因為廣闊而便宜的農村土地對于加入文旅項目開發的開發商來講,實在是太便宜了。但是,傳統地產開發商在進入文旅項目時,團隊結構中是根本沒有旅游團隊的,更不可能有文化團隊。大部分開發商對于文旅的競爭核心并不了解,也不太尊重。他們習慣的是快進快出,興奮點在于配套住宅銷售。
而文旅項目的核心商業邏輯是:
第一步用文化打造旅游的內容競爭優勢;
第二步用旅游解決商業所需要的客流規模;
第三步用商業配套解決居住所需要的環境;
第四步再用居民規模解決生態農業的出路;
第五步用以上支撐解決康養的駐地人群;
最后還要用體育與教育去強化一系列環境。大型文旅綜合體是文、旅、商、住、農、康、體、教8個字一體化的跨行業項目,文旅解決人流,地產解決錢流,這才是文旅綜合體的規律。很多開發商只考慮到住宅價值,把其他元素用來忽悠政府給予好地價,其結果是住宅銷售不暢,核心資金流斷裂。因此,很多文旅綜合體的開發商已經在困境中掙扎,其中一部分開始明白旅游的重要性,這其中極少部分已經開始意識到文旅綜合體競爭的靈魂是文化。
文旅的競爭,本質上是場景的競爭
中國的駐地文化,一定就是東方性的文化。
由于文旅綜合體過多,同質化嚴重,山清水秀處處有,風景再也沒有獨好,這使得文旅競爭必然轉入文化的競爭,強化屬地文化差異,有利于東方元素的應用。文旅的競爭,本質上是場景的競爭。旅游休閑的根本訴求,是換時間、換空間或者換文化,游客需要與他們生活方式差異巨大的場景。旅游場景的文化打造,一般有三條路,一條是把外地特別是國外的文化搬過來;一條是制作一套有P的幻想主體;還有一條就是挖掘屬地文化,放大這里的文化差異。外來文化中,目前歐式小鎮已經在10年前就遍地開花,有錢都可以修一條街,游客已經開始失去興奮點。而真正的主題公園,價格高昂,好的P條件苛刻。所以,要打造不同的文化內容,最方便省錢而且不怕競爭的就是項目駐地文化的發掘。
各種文化包裝相比,東方性對于中國人來講比西洋化更容易喚起鄉愁,能回歸到自己夢想的國度,或返歸昔日時光。中國的駐地文化,一定就是東方性的文化。所以,在中國文旅項目里,我們看見了貴州等地少數民族文化成為文旅項目的主題,然后我們看見了袁家村這樣鄉土氣息的發揮,雖然也有烏鎮和拈花灣,但目前中國面世的文旅項目普遍在東方藝術的表達中是初期的,甚至是簡單粗暴的。
東方IP的競爭力
文旅項目在東方性藝術商業中的未來要談到文旅項目的藝術價值,就要首先討論一下競爭。藝術本身是文旅項目的包裝手段,而包裝隨著競爭激烈程度,會出現4種不同等級的包裝思維:
一代包裝是講功能,沒有競爭;
二代包裝講美創,好看醒目有設計感,就能讓商品突出;
三代包裝講文創,有了精準的目標人群,設計風格與文案都是迎合對象的;
四代包裝講粉絲,有明確的主題和P就能抓住一群固有人群。
那么東方性在24代商業包裝中,其實是有明確的價值的。
有清晰東方元素的美感,能吸引喜歡的群體;有清晰文化特征的,則能打動文化認同的人群。一些東方早有自己的粉絲群體,都能大大減少競爭中的阻力。由于文旅市場競爭是白熱化的,所以筆者傾向于直接到達文創與粉絲層面去做文旅的包裝。東方藝術表達在文旅項目中,有很多落點,街區場景、景觀、商鋪、節氣活動都是可以東方化的。在一些小鎮項目中,給每個房屋設定相關的主人和故事,每座建筑設計就按照這個人設來設計,因此一座建筑用什么材料、什么結構,有多高,有什么樣的歲月痕跡,離街區中心多遠,有沒有停馬車的位置等等,都找到了依據。在這個過程中,藝術的表達是適度的,是服從于故事線的。我們需要給游客哪個時間和空間,就要提供那個時間和空間的藝術。這時候,藝術的創造性是有局限、有目的的表達,這個表達會表現出徹底的東方性。
新的文旅項目會越來越多地重視與重要P的結合,或者創造P目的是利用規模化的粉絲或者創造規模化的粉絲。在這個水平下的文旅項目,會更接近一部電影的場景,而藝術的運用會大到千畝級的大地水平,也會小到服務員的一塊抹布、酒店梳妝盒中的一枚頂針;會安靜到墻上的題詩,也會喧鬧到每個節氣的歌舞。藝術的價值體系在文旅項目中,會從創造作品和藝術風格,改為營造一個共同P的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