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須順應天意;中國道家提出“道法自然”,自然法則不可違,人道必須順應天道。古老的東方哲學中都隱含著對自然的一種敬畏與順應,強調入與天地萬物同為一氣所生,互相依存,具有同根性、整體性和平等性。這種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亦體現在了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中。當現代性制度橫掃全球時,這種自然觀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20世紀以來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也對傳統的中醫體系帶來巨大挑戰?,F代化讓東方哲學的自然觀面臨困境,同時也使其在困境中激發出詩性與藝術性。于2019年6月22日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幕的“默化文化與當代生活、藝術的潛移”大展,展陳了百余件珍貴古籍文獻和文物、多位當代藝術家的特別創作以及特制展品。旅法研究員、策展人寧琤擔任策展人,在策展理念及展陳設計上進行了創新。展覽從傳統醫學古籍文獻及蜀醫的深厚歷史出發,邀請藝術家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和開放式的對話,柴一茗、陳弘禮、郭鴻蔚、梁紹基、米蘭達,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國內外重要藝術家參展。策展人表示,希望觀眾“進入的是一個醫學的世界,走出的是一個藝術的世界”。百余件藏品與作品都是第一次對公眾呈現。其中可以看到四川省圖書館珍藏的國內珍稀版本《太平圣惠方》《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等22種珍貴古籍文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珍藏的《四部醫典·后續部》(16世紀)、《藥物圖釋·白銀鏡》(15世紀)等4部重要藏醫文獻等。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互動裝置、錄像作品穿插于其中。藝術家梁紹基自1989年開始在天臺山養蠶,形而上哲思與詩性冥想貫穿在其30余年的實驗中,亦將以蠶絲構筑的藝術時空在此次展覽中呈現;當代藝術家柴一茗結合《山海經》的文獻與典故,將沉寂在古籍文獻中的醫藥之物與神話形象進行視覺復活;青年藝術家郭鴻蔚探訪蜀地,圍繞4個“情志病”案例創作了《解憂愁圖》系列紙上水彩作品,對古老醫學的認知系統進行了嘗試性的視覺解構及轉換。
南非藝術家米蘭達·莫斯特別創作的互動裝置作品《含羞的植物》,表現了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神秘感應,對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以及敏感、脆弱與共生的關系進行了探索。米蘭達生活在南非,像中國一樣,這塊古老的文明發源地同樣有自己的醫藥體系,也同樣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自己的困境。受到挑戰的,并非是醫藥體系能否留存,而是傳統的人與自然共生的相處模式在工業文明的入侵中灰飛煙滅?!端囆g商業》雜志采訪了藝術家米蘭達,莫斯,探討了我們面對傳統自然觀、工業文明、技術所應該保有的態度與行為。
QA
Q:《藝術商業》
A:米蘭達·莫斯
Q:東方哲學中強調“道法自然”,老子認為,自然法則不可違,人道必須順應天道,人只能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您對這種自然觀怎么看?
A:我覺得這種觀點特別有趣,我特別認可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有一些觀點認為人高于自然或是區別于自然,但我不同意。人現在從自然中索取了很多東西,但是相應地我們也應該回饋給大自然?,F在我們也會遇到高科技發展的問題,會反思是否科技讓人和自然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Q:您的作品是關于人與自然的一種交流現狀,您認為,工業文明的發展,今后會走向怎樣的境地?您認為科技的高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么?
A:我自己特別喜歡科技,因為我的作品是這樣的呈現方式,用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材料。但如果科技持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可能會帶來一種災難。因為自然就好比是一個圓,當工業化革命發展過后人們就創造了正方形,但是現在應該思考如何把方形又變回圓的狀態。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自然與科技之間的聯系,但同時我們要從自然當中進行學習。
Q:中醫的這種地域性醫藥文化,在非洲是否有類似的體系?
A:南非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有11種官方語言,我只能大概講一下南非的醫藥情況。首先他們有醫生單純從精神上治療,就像是巫術,大概有75%的南非人生病時還會去找巫醫。但是殖民時期,當時很多西方文化融入,也出現了當地與西醫共存的狀況。但是當地的醫藥體系不像中醫有很多文獻資料可以查閱和學習,非洲這邊都是口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了解的人也越來越少。有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家公司購買了南非的一種植物種植基因的專利,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種植、自己買賣的權利,這種情況對當地人會起到負面的影響。
Q:在現代醫學的沖擊之下,在未來,您覺得這些地域性醫藥文化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
A:目前看來,中國的醫藥文化有國家保護,非洲的有可能會消失。但一些草藥被現代醫學認可,可以用作藥物,賣給制藥公司,這么看的話,也不會完全消失。
比較有趣的是,比較嚴重的病癥,像艾滋病這種,很多人會選擇去看西醫。
Q:非洲也是古老文明的發源地,在南非,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A:殖民時期,很多西方人進入南非,搶占土地和當地資源。據說當時有80%的人口擁有20%的土地,所以土地對于他們來說,是具有權力象征的意義。這是一個政治性的東西。在殖民背景下,自然和土地是一樣的,背后都涉及誰擁有這片土地,包括這片土地的歷史背景,這片土地曾經被劃分過去,又被給回來,這中間也遺失了很多自己的文化。所以說南非的這個問題有非常復雜的社會歷史和政治背景。
Q:您比較欣賞與喜歡的一種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是什么?
A:人應該尊重自然,同時也敬畏自然,因為人類從自然中得到了很多。在現代化之前,人對于自然的尊重意識或者說保護意識比現在更為強烈。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對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