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2018年中國旅游城市榜單》數據顯示,重慶在這一年接待游客5.5億人次,位列全國第一。2018年上半年,距離重慶市區3個半小時車程,人口僅有40萬的武隆旅游人數達156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9億元。武隆的交通并不方便,但因為《變形金剛4》《爸爸去哪兒》《滿城盡帶黃金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視綜藝節目都在此地取過景,才成為眾多游客的目的地。美麗的風景可以吸引人前來,但很難吸引人來了又來。影視帶起的流量,如何去保持?
從歐洲小鎮到中式禪境小鎮
8年前,在海南做投資的重慶人陳勇第一次來到武隆懶壩。此時的懶壩是一個非常原始的村落,年輕人大多進城打工,這里和普通的中國農村沒有區別,也沒有人文生態。武隆一直都是中國的貧困大縣,尤其山里面交通不發達,更是加重了凋落的現狀。唯一可以拿出來說的,就是這里曾經有一座凈心寺,但因為年代久遠,早已消失。陳勇在這種情況下,接手了懶壩,打算把它打造成未來中國人的度假勝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取“懶”的合理與優勢,給一直勤奮忙碌的中國人一個修身養性的地方。陳勇看到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需求。“懶在傳統意義上是貶義,但是把懶變成多種意思去解讀,本身就是一個智慧的事情,我們的3個精神層面——生活、藝術、信仰,其實都可以結合懶延展出豐富的含義。”
“正如‘懶’有多種解讀,我認為當代東方哲學的生活方式也是多樣化的,而這些多樣化的東西離不開東方人骨子里的情結,比如對于山的依戀、對于精神追求中的東方禪學思想,莊子所說的‘萬物與我為一’即是禪修所要追求的終極目的或最高境界。中國文人大都有‘田園夢’與‘山水癖’,寄情山水田園,釋放閑情雅趣,就是人與自然相融合的一種表現。”事實上,在陳勇到這里參與開發之前,武隆仙女山鎮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對這里的整體開發;2007年,這里開始了旅游地產的開發。從重慶市區到武隆,都要經過仙女山鎮的游客中心,這是武隆旅游地產開發的集中地段,并在2007年建造了成片的歐式建筑。當時很多人心中對小鎮的美好向往都來自歐洲,沒有人統計過中國境內有多少“威尼斯小鎮”,中國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擁有一個由歐式建筑組成的小鎮,這些小鎮大部分都處于閑置狀態。位于仙女山鎮的武隆游客中心,歐式建筑里充斥著火鍋、肥腸魚、土豆臘肉飯、燒烤等中國美食,吃飽飯之后去游客中心坐大巴車到附近的風光景點打卡,除此,幾乎就沒有其他項目可以參與。風景、美食、建筑沒有很好地融合一致。
同質化的小鎮短期內或許可以獲得一定流量,但長期看一定存在隱患。
藝術季背后的商業體系
4年前,陳勇去了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節,參加瀨戶內的國際論壇,大受啟發,找到了避免同質化的方式。日本凋敝的鄉村與中國此時的狀態幾乎一致,而兩年一次的大地藝術節可以有效激活鄉村,帶動旅游業。于是大地藝術節列入懶壩的重要位置,同樣是兩年一屆,只是相對于日本的大地藝術節,懶壩有著更加完善的商業配套。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的背后是成套的“仙女山懶壩禪境藝術小鎮”、1500畝江南院落住宅、3萬方禪文化主題旅游區、600畝天空藝術城、2萬方文旅商業街、3萬方山地趣味運動區、上千畝森林公園區,組成了藝術季背后的產業鏈。2019年8月3日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開園,9月懶壩酒店陸續面市,旺季期間酒店價格定在了人均500-1400元的價位,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商業與藝術間的平衡、較量與互相成就
在國際的旅游產業中,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的操作方式已經很成熟,但在中國,還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項目執行委員會的負責人李娟是最早啟動并組織此項工作人員,在當時,中國還沒有成型的大地藝術節。李娟曾經供職于成都的融創與龍湖,都是地產公司,有些公司在中國地產最火爆的時期感受到危機,開始設立文化項目,樹立地產的品牌地位。李娟就是在地產轉型期開始涉足文化項目,參與過成都東區音樂公園,之后經手了此次的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
藝術的小眾和商業的流量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個鴻溝同樣也是國內眾多藝術節要面對的最為艱難的挑戰。李娟從藝術從業者與商業操盤者當中吸取了一些經驗。
“前期我們一定是按照藝術的邏輯來形成整個藝術季的架構,并且用專業標準在藝術作品中劃出一道界限,保證其學術價值,然后在其中有所偏重地從大眾的立場思考,什么樣的作品可以讓大眾具有切入口,并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平衡。在落地作品的過程中,執委會團隊為藝術家創造專業、純粹的創作空間,圍繞作品本身展開建筑、布展、材料提供、人員以及全方位的支持,井在藝術家和“甲方公司”之間建立一道屏障,有時候甚至是強行讓“甲方”妥協。
一切經驗與愿景,最終都是落實到具體的執行當中。2019年8月3日,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開幕,來自國際、國內的39余位知名藝術家攜作品亮相懶壩國際文化藝術主題公園,展覽持續至2019年11月3日。這39余位藝術家的作品,一部分是專為懶壩定制,有著東方美學的作品,比如松本秋則的《竹音劇院》、淺井裕介的《大地從天而降》;還有一些,是已經在國際的藝術節上取得了很好的聲譽與效果,在中國卻是獨家,比如法國國寶級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心跳博物館》,法國美食藝術家、擔任過蓬皮杜藝術中心助理策展人的吉爾斯·斯圖薩特(Giles Stassart)的《漂浮的島嶼》等等,這些藝術季的類似作品,已經在國外得到了不錯的流量和口碑驗證,策展人與他們一起將作品進行了本土化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