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棟輝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是一種描寫見聞、表達感悟的文學樣式,有敘事散文、寫景散文、狀物散文、說理散文等不同類型。此外,散文還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等文體特點。所謂“形散”,指的是它的題材廣泛、寫法多樣、結構自由,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還可以根據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聚”指的是散文的主題明確,或是抒發情感,或是蘊含哲思。散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篇幅,3—4年級以敘事散文、寫景散文居多,5—6年級以狀物散文、說理散文為重。基于散文的文體特點,我們團隊按照“執其神→感其形→悟其言”的基本思路展開“美好課堂”學與教,集中體現散文教學“美好閱讀”的價值追尋。下面筆者以《掌聲》為例,談談任務驅動下的散文“美好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一、從文體角度解讀教材,確定“美好閱讀”學與教的“美好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規定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課程目標與內容如下: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掌聲》選自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該單元所選四篇課文描寫了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均為敘事性散文,都緊緊圍繞人物的“美好品質”這個人文主題展開。教師教學用書對單元閱讀教學語文要素的提示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掌聲》用旁觀者視角,以故事主人公“同學”的身份,講述了一個身體殘疾、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的心靈成長故事:起初英子“總是默默的坐在教室一角”,“早早地來到教室”,“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一天,新來的老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臺講故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故事中一共出現過兩次同學的掌聲。在兩次掌聲的鼓勵下,英子變得自信開朗,開始“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結合課文文體特點,對照課標提示和基礎學情,針對《掌聲》教學,筆者在第一課時用美好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完成了生字詞特別是重點詞語“輪流、掌聲、熱烈、一搖一晃、勇氣”的學習,粗知了課文大意,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第二課時如下“美好目標”:1.品讀課文,抓住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內心的變化過程,體會“掌聲”對英子的影響;2.學習轉換角色,講“自己”的故事;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尊重、鼓勵。
二、“美好課堂”美好學習任務設計和學與教過程設計中的“美好閱讀”價值追尋
“美好閱讀”教學基于“美好目標”制定美好學習任務或任務群,驅動學生在“美好課堂”上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通過對“學與教過程”的精準把握,逐漸達成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的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而實現語文教學本真之美、簡約之美、生本之美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從容之美。
《掌聲》第二課時“美好閱讀”學與教任務書(如表1),從“美好目標”出發,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以美好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在理解、體會和創造性語文實踐中,真正達到散文學習“執其神、感其形、悟其言”的“美好閱讀”目標。
第二課時的美好學習任務,通常以“美好回顧”開始。在本課中,筆者設計了一個講述“自己”彼時經歷的換位思考“美好回顧”任務,一方面勾連第一課時粗知文意的學習內容,一方面驅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度品析,引導學生“走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揣摩體會主人公內心豐富的情感活動,嘗試捕捉散文之“神”。之后筆者從課后練習和閱讀提示中提取教學信息,綜合默讀、略讀、朗讀等閱讀技巧設計“美好研讀”任務:通過任務Ⅰ訓練學生提取顯性信息的能力,感受散文之“形”;通過任務Ⅱ引導學生抓住課文描寫英子動作和神態變化的四個重點句子,繼續揣摩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培養閱讀、感悟和表達的能力,進而學會抓住重點句段體會散文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夯實散文教學感“形”悟“言”的目標,同時為接下來的任務Ⅳ之角色扮演和說說“心理話”,以及“美好說話”任務中的角色轉換打下基礎、埋下伏筆;通過任務Ⅲ驅動學生對照體會兩次掌聲描寫的意義,一次鼓勵、期待,一次肯定、鼓勵,兩次掌聲串連起本課對同學“美好品質”的追憶,同時凝練出本課散文之“神”。“美好說話”任務要求抓住英子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以第一人稱講述本文所述故事,其實是對之前的語言表達方法進行遷移運用;“美好說話與練筆”任務一方面強化散文之“神”,另一方面拓展對同學“美好品質”的體悟和表達。“美好拓展延伸”任務所引用的原文結尾,運用了卒章顯志的方法,旨在引導學生加深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總之,散文教學抓“神”之所在是首位,此外的文章結構、表達方式、語言特點等都是為“神”服務的,所謂“神”在“形”內、以“形”寫“神”。教師在教學中務必要穩住“執其神”的意識,圍繞“神”的表達需求,去探究文章的“形”與“言”,以任務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梳理文章脈絡,把握文章選材和結構,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習得方法,學以致用,從而實現散文教學“美好閱讀”的價值追求。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