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潤
3月14日,中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在中船集團總部會見了來訪的中國重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胡問鳴一行。雙方觀看了合作回顧片,圍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就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擴大合作范圍、促進優勢互補,攜手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并達成廣泛共識。雙方共同指出,作為兄弟央企,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在長期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希望進一步加強交流、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在更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攜手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做強做優,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進程中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時,雷凡培出任中船集團董事長已快滿一年時間。他給外界的印象是雄心勃勃,要以企業家精神引領船舶工業改革創新。
一年前的3月26日,時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出任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董強和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吳強同時卸任。
媒體在報道這一重大人事變動時說,“近年來,受到船舶行業整體低迷的影響,中船集團的業績不盡如人意。作為中船集團旗下核心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在2016年虧損26億元后,預計2017年仍將虧損22億至25億元。同時,中國船舶近兩年合計計提巨額資產減值準備約63億元。”
春寒料峭,雷凡培頗有點臨危受命的感覺。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雷凡培就以改革精神著稱于業內。2018年3月21日,全國“兩會”剛剛閉幕,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傳達學習“兩會”重要精神的視頻會議上,雷凡培說,“誰的腦子里沒有改革意識,就說明落伍了,就要被淘汰,要時刻牢記這一觀點。”5天后,雷凡培帶著一股改革銳氣赴中船集團上任。
彼時,據上證報報道,有業內人士分析:“此番高層變動或預示著‘兩船合并加速。航天科技集團無論從經營質量還是資本運作來說,在軍工央企中都堪稱標桿,本次航天科技集團領導調任中船集團,一方面有利于掃清‘兩船整合障礙、推進資本運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著未來海軍的重要性會進一步提高。”
“兩船”即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南船),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北船)。
2018年2月,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南船”“北船”合并的可行性來看,中船集團作為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目前已形成明確的混改思路,即優先選擇在純民品、競爭性強的業務領域,引入各種所有制資本,優化國有股權結構。中國重工此前通過債轉股,有效降低了公司的杠桿率,增強了其資本實力,減輕了財務壓力,也提升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對這兩家企業來說,通過重組整合可以形成合力,以便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幾天后,新浪援引彭博社消息稱,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集團合并原則上獲得批復。據稱,這兩家公司的合計營收至少為5080億元人民幣。
業內盛傳,如果市場形勢持續惡化,這兩家占據全國造船產量半數以上的國有巨頭就將正式“牽手”。不過,因諸多細節有待相關部委及監管部門敲定,此次合并還可能有變動。
一年后的今天,“兩船”合并雖無官方消息,但隨著南船中船集團的轉型,其業務將與北船中船重工集團高度重合,合并的前景仍然可期。在這種預期下,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雷凡培。
2019年被專家學者們認為是軍工改革年,也是中船集團向世界領先的海洋科技工業集團轉型發展的重要一年。從“太空”到“海洋”,雷凡培看上去銳氣逼人,蓄勢以待。
事實也證明,雷凡培走馬上任,給中船集團帶來充沛的活力。過去的2018年,中船集團按期優質完成了各項軍工科研生產任務,推動船海產業加快向高端轉型,應用產業不斷拓展,船海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服務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明顯提升。2018年,集團實現利潤增長30%。
一股作氣再戰2019年。雷凡培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中船集團總部全體干部職工要盡快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主動扛起新的工作職責,按照“四個中心”職能定位,突出對四大主業的引領和有效管理,突出對重大項目的頂層統籌和綜合協調,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充分發揮總部對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履新一年,雷凡培的改革思路臻于成熟,中船集團更值得人們期待。
公開資料顯示,雷凡培出生于1963年,在中船集團之前,他的工作經歷一直都在航天系統,曾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067基地11所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所長,基地副主任、主任等職務。2002年,雷凡培出任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自2005年起,他先后擔任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
在西北工業大學7年的學習經歷,雷凡培不但完成了學士到碩士的學業,也培養了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走上工作崗位后,他對質量的苛求,讓所有和他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嚴謹的完美主義者。1995年,雷凡培出任11所所長。4年后的1999年,他又成為067基地的主任、液體火箭發動機研制的總指揮。這一年他39歲,是這個基地歷任主任中最年輕的一位。
1999年11月20日,我國進行了第一次神舟飛船的發射。作為飛船發射基地的主任,又是火箭發動機研制的總指揮,這次發射,是對雷凡培管理、組織、指揮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令人欣慰的是,在那次驚天動地的首飛試驗中,液體火箭發動機用強勁的動力,將飛船穩穩地送入了太空。作為火箭發動機研制者的代表,雷凡培在第13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評選中,被授予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2013年4月,雷凡培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董事、總經理,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
2015年第3期《求是》雜志刊登雷凡培的署名文章《航天精神助推航天夢》,闡述航天領域企業家精神的標配——航天精神。他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并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航天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和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實踐性,反映了不同時期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在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要領導的5年時間里,雷凡培的企業家精神發揮到極致。
企業家精神煥發使命感。2017年10月在出席十九大時,雷凡培表示,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航天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圍繞世界航天強國目標,雷凡培傾注心血。
企業家精神凸顯高度的責任心。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長征七號火箭、長二F火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五大核心關鍵系統研制發射重任。雷凡培夜以繼日地工作。
企業家精神視產品質量為生命。2017年6月22日,雷凡培到五院檢查嫦娥五號探測器研制進展情況,雷凡培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前期研制工作認真細致、進展順利,為后續出廠和發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針對后續工作,他提出五點要求,充分認識嫦娥五號探測器研制任務的極端重要性,以產品質量可靠為中心開展工作,切實抓好風險控制,加強與發射場、測控系統的緊密配合,認真落實好后續各項工作。強調要嚴格管理、嚴格要求。
企業家精神富有商業智慧。在雷凡培運籌領導下,中國航天商業化進程提速。繼2012年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在軌交付,實現了我國遙感衛星出口零的突破后,2015年發射的老撾一號通信衛星,是我國向東盟出口的首顆衛星。2016年發射的白俄羅斯通信衛星,標志著我國整星在軌交付業務首次打開歐洲市場。2017年5月份,中國國產通信衛星首次進入印尼市場。
選調雷凡培出任中船集團董事長,正是看中他的企業家精神和商業化智慧。
雷凡培赴中船集團履職一年,實現了大型郵輪工程正式啟動,“雪龍2號”極地破冰科考船順利下水,成功交付了一批高端船型,創造了軍貿、非船拓展新紀錄,圓滿解決了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2.4%,邁開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發展態勢。
中船集團2019年度工作會議定調“強化戰略引領,聚焦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世界領先的海洋科技工業集團”,集團強力推動船海產業轉型升級,確保大型郵輪工程各項任務按期推進;大力拓展應用產業和做實做優船海服務業,加大應用產業和船海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力度,著力增強船海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服務和價值創造能力;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不斷強化軍工科研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軍民融合能力建設,扎實做好戰略細化落地工作;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改革設計和重點項目實施,大力強化資本運營。
2019年剛開年,中船集團就簽下百億大單。雷凡培向媒體記者透露,2019年造船業預計重組頻發,外部有國資委牽頭的央企造船板塊重組,內部還有中船集團二級公司的多項機構調整,包括將把旗下多家動力系統進行整合,打造成一個業務板塊。
從“太空思維”到“海洋思維”,雷凡培完成了戰略思維的蛻變,華麗轉身,正像他當年由固體火箭專業改行液體火箭專業一樣,由外行到內行。肩負振興中國船舶工業的重任,雷凡培奮力向前。
2月1日,中央黨校《學習時報》 第A1版刊發了雷凡培的署名文章《以科技創新引領海洋強國建設》。文中,雷凡培指出,中國特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必須立足自主可控,必須堅持開放合作,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海洋強國建設,踐行中國特色產業科技創新之路。其特別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應用導向,以創新性思維、超常規方式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研究,搞出自己的“獨門絕技”,在顛覆性技術研發上先行一步、高人一籌。
這可以看作雷凡培振興中國船舶工業的理論架構,與他在2018年5月9日由中國工程院、工信部、中國科協主辦的第六屆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的報告一脈相承,他建議從“核心關鍵技術的聯合研究與示范應用”“法規標準、產業政策的協調制定與推廣”“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三個方面系統推進智能船舶研制工作。
56歲的雷凡培從事高端工業國際市場競爭正當年盛,中船集團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