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閱讀作為其重點與難點部分,對學生的學科能力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據現階段我國語文課程教學實際,因部分教師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導致教學實踐應用效果不佳。對此本文將從對學生的引領再到學生“自能”的閱讀教學方法入手,探究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引領教學;自能學習
一、 引言
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引導,會對學生的學科能力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初中生在語文閱讀教學引導下,有助于個人思維能力提升,并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閱讀教學方法展開全面的分析與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水平。
二、 重視從引領到“自能”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指導
不同的閱讀材料的作者在心態、思想等方面有較大差異。考慮初中閱讀教學的根本,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獲得閱讀能力,后期通過個人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初中語文教師加強學生情感引導,不僅僅是將閱讀材料的情感主線明確,也是在思考他人作品的實質,走出自己的思想誤區的有效途徑。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參與感增強,讓學生積極帶入個人情感,掌握閱讀文本的要點。
比方說《藤野先生》這一課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詢問“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后文的哪幾句話是呼應的,你能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精讀后,能夠了解到作者筆下的厭惡情緒,對當時清國留學生的世俗表現的反感,在矛盾、失望中體會到痛苦等多樣的情緒,學生也能在文本閱讀中獲得強烈的愛國情感。魯迅的作品與一般的作品有所不同,學生能夠在閱讀期間理清整個文章的主線與重要事件,緊抓情感、事件等要素來寫人,也有助于學生日后的寫作練習規范化的進行。
三、 引領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掌握文本整體內容
每一篇文章都會有自己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在教育還是在學生學習層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將文章的主旨內容探求完整。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的形式,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之中主動的去尋求答案,在對文章內容產生質疑與探求欲望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激發,對于文章中的精髓部分也能完成內化。這樣學生在主動的探求與學習思考之中,文本的價值引導也由此展現。
在《最后一次講演》這一課程教學期間,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的第一段到第三段,詢問學生敵人的無恥低下都是在哪幾個方面呈現的?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聞一多先生又是怎樣揭露反動派的虛弱本質的呢?在文章中尋找答案,能夠發現他們本身就是處于一種惴惴不安的情感之中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這些內容閱讀期間,學生能夠將整篇文章的閱讀主線明確,明白自己作為祖國發展的棟梁與未來希望,達成社會發展目標是自己的責任,需要刻苦學習、明辨是非,學生也由此能夠接觸到有關政策與發展目標的要求,逐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學習水平與思想精神的高度。
四、 針對學生“自能”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
通常教師為了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會將整個課時內容安排緊密。在一味的指導模式下,初中生的閱讀學習就會出現一定的局限性,沒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思考問題,而且課下討論也會喪失閱讀學習的實效性。所以現階段引領到自能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需要在備課期間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整堂課不能在計劃大綱指引之下過于緊密,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并合理設置探究流程。盡量的將教學目標分層次完成,給學生提供課堂實踐的機會。
五、 引領教學期間對學生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指導
閱讀課程學習是講究技巧性與方法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引導期間,為了使得學生后期能進行自能學習,需要結合教師個人學習經驗給學生進行方法與技巧的指導。教師在此環節要注意的是,自能要求學生具備主動探究的能力,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按照考試要求、教學大綱要求將閱讀知識內容學習過程或實踐進行縮減。而是為了改善閱讀教學質量,將閱讀的技巧傳遞給學生之后,學生經過判斷選擇方法,這種能力也能在實踐練習期間拓展應用,學生獲得學習動力與積極性,后期的閱讀學習目標達成就會更加的高效化。
六、 “自能”發展要求學生課后的閱讀知識應用
初中閱讀教學教師的指導引領到學生“自能”,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將閱讀基礎知識與個人閱讀能力進行實踐應用。無論是開展閱讀分享交流會,還是在課堂經過小組分層與代表觀念闡述的形式,都能夠將學生在閱讀學習期間的收獲集中展現。不同的閱讀題材以及內容都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如果小組之間出現觀念分歧,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小規模的課堂辯論賽,讓學生在思考、分享、質疑之中對文本的理解效果加強。另外在閱讀指導結束之后,閱讀感悟也是反映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文章感悟及時的記錄下來,在經過課下的點評與建議之后,將優秀的作品在課堂中展示,由此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自信心等也會不斷提升。
七、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性的引導。但是教師有必要將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部分,將學生能力與思想水平提升作為課程培養的要點,這樣才能在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之下,融合先進的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生的閱讀學習水平,完成“自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主問題”引領解讀的策略研究[J].科園月刊,2010(23):116-118.
[2]陳雙娣.激發閱讀興趣,引領情感體驗——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0(22):115.
[3]陳霄云.山窮水盡疑難塞 柳暗花明引領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領策略的建構與實施研究[J].好家長,2016(4).
作者簡介:盧燦鈴,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壽寧縣鰲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