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瑜 楊靈娥 譚嘉磊



摘 要:高中數學解題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還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力求通過解題教學使學生能夠達到“做一題,學一法,通一類,會一片”的數學解題目標。本文通過一道高考立體幾何題展示如何利用波利亞的解題思想中“怎樣解題表”的四步驟進行解題教學,為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和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怎樣解題表”;解題教學;思維習慣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中的課程目標提到在高中階段要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因此,高中數學教學十分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但傳統的解題教學往往是模仿典型例題做變式訓練,在這樣的解題教學方式下,學生能通過大量地做題提高解題能力,卻缺乏一個解題思維的培養過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在他所著的《怎樣解題》中,針對人們解題思維的過程提出解題的四個步驟是: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施計劃→回顧。解題能力的培養并非讓學生打“題海戰術”,而是通過解題思維的培養以達到解題能力提高的目的。本文以一道高考立體幾何題為例,談談如何利用波利亞的解題思想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貴有疑”,回顧上述例題運用“怎樣解題表”進行解題的過程,可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解題的第一步必須先弄清題目,“怎樣解題表”通過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將已知條件拆分并從中挖掘出其隱含的信息。實際上,無論這些隱含信息是否在解題中用得上,這一過程對于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是有很大幫助的。第二步,在弄清問題的基礎上,努力利用這些已知的信息與未知之間建立聯系,若找不出直接的聯系,就對原問題做出必要的變更或修改后,引進相應的輔助問題,從而擬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在進行了第一、二步后,第三步的實施計劃就顯得較為簡單了,根據擬定好的解題計劃寫出解題過程即可。最后回顧題目,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開闊思路,發散思維,學會多角度分析和多種解法。
五、 結束語
波利亞認為,中學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年輕人思考”。故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應從“扶”到“放”,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的思維受到良好的訓練。
其實,在解題過程中我們為了尋找解題方法也有過如“怎樣解題表”中的思考,但是在不知不覺中,甚至自身也沒有意識到,而運用波利亞“怎樣解題表”提出問題,教會學生較為系統地進行思考,通過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形成解題思路。若在解題教學中長期使用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解題能力,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G.波利亞(美).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3]劉鑫.用波利亞解題思想構建知識網絡[J].基礎教育研究,2018(11).
[4]曾俊鑫.利用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
[5]趙益民.基于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的解題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3).
作者簡介:張穎瑜,楊靈娥,譚嘉磊,廣東省佛山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