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宇紅,廖旭嘉,楊宗達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
對于危重心臟手術病人,病情重,營養差,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大量抗菌素和腸內營養液是常見的,腸道菌群失調,造成排便引起失禁性皮炎的發生。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有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發生在骨隆突處的局限性損傷[3],這些都是出現壓瘡的重要原因。在現在我們的護理中,大面積的壓瘡是很少見了,但偶爾也會因護理不及時出現小面積的失禁性皮炎或Ⅰ-Ⅱ壓瘡。以前我們通常就會單純使用各種敷料黏貼保護皮膚,但往往因病人躁動,容易造成卷邊或脫落,即達不到預防和治療效果,也造成敷料的浪費,不但增加了病人費用,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科從2016年開始采取HP敷料與泡沫敷料雙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治愈時間,也降低了費用,減輕了護士的工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分別選取我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20例和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20例小面積壓瘡的病人為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的15例,女的5例,平均年齡為(49.9)歲。實驗組男的14例,女的6例,平均年齡為(58.1)歲。40例患者中壓瘡Ⅰ期患者11例,壓瘡Ⅱ期患者14例,壓瘡Ⅲ期患者1例。發生在骶尾部的26例,外踝的5例,肘關節的7例,足跟部4例。壓瘡創面92處,創面直徑為0.5-6.5cm。根據患者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20人和實驗組20人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壓瘡分布等方面均無差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20)
1.2.1 對照組常規清創后
根據泡沫敷料原有的規格直接黏貼創面,常規每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每1小時翻身一次。每1-2小時檢查創面情況,敷料卷邊嚴重或松脫馬上清洗更換新敷料。
1.2.2 實驗組常規翻身及清創后
根據創面的大小裁剪出泡沫敷料,均勻黏貼在創面上,再將HP敷料貼緊泡沫敷料及周圍皮膚,使泡沫敷料更好地貼合創面。若擔心外面液體過多滲入創面,弄臟敷料表面,可以用濕紙巾直接擦HP敷料表面,也可以加多一塊HP敷料,起到雙層保護作用,避免了每次都要更換泡沫敷料,更利于創面的愈合,特別是足跟和骶尾部。根據創面滲液情況,可以5-7天更換泡沫敷料一次[1]。
兩組患者創面滲液滲透泡沫敷料1/3時更換敷料。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
結果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對比,實驗組比對照組節省換藥成本,同時節省了護士工作量,創面的治愈也縮短了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壓瘡換藥次數、時間、敷料費用及愈合時間的對比(±s)

表2 兩組壓瘡換藥次數、時間、敷料費用及愈合時間的對比(±s)
對照組 實驗組 t P換藥次數 27.25±7.78 6.7±2.49 9.4 -.000換藥時間(分鐘) 19.8±3.99 15.10±5.04 2.8 -.012換藥敷料(塊) 26.55±7.74 35.±1.14 12 -.000敷料費用(元) 2590±745.44 1058±645.72 6.1 -.000創面愈合時間(天) 11.20±1.23 6.25±1.10 7.2 -.000
壓瘡一旦發生,不僅影響病人的康復,同時也會增加醫療護理成本[3]。近幾年來,我們也加大了護理措施,提早進行干預,結合各種敷料和護理工具,大大減少了大面積和深度的壓瘡的發生。但由于病情重,營養差,使用腸內營養液的病人多,造成滲出性皮炎的發生。還有一小部分是外院帶入的壓瘡病人。以往我們就常規使用泡沫敷料及其他敷料處理和保護,但經常因為患者躁動造成和經常翻身造成敷料脫落,每次敷料脫落后必須及時重新處理一次創面和重新黏貼新的敷料。大大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也造成敷料的浪費和增加了病人的費用,同時由于過多的不必要換敷料,使得創面沒有得到更好的治療,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針對以上的原因,我們調整了黏貼泡沫敷料的方法,因創面大小來裁剪敷料,同時使用HP敷料加強了保護,解決了敷料容易脫落的問題,降低了泡沫敷料的浪費,減少換藥次數,促進了創面的愈合,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隨著現代醫療護理逐步向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更好提高臨床護理的專業水平,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符合現在醫院管理政策,縮短患者住院日,這個小小的護理改進,是值得推廣和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