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麗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8)
口腔修復指的是一種對缺失、缺損牙齒進行治療的工作,既包括全冠、義齒、嵌體同時也包括對頜面部組織缺損、牙周疾病以及顳下頜關節疾病使用人工修復體進行治療,在臨床上口腔修復治療分為功能修復、治療性修復與美學修復三種。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年齡在65歲至74歲的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相對較差,對其實施口腔修復治療能夠確保咀嚼功能的正常使用[1]。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本文選取了我院的老年口腔修復患者,對實施優質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效果予以探討。
選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84例老年口腔修復患者,通過隨機抽取后將所有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每組42例。研究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65~76歲,平均(70.53±1.84)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66~77歲,平均(71.52±1.83)歲。經對臨床基本資料對比,發現兩組數據未有統計學上的差異性(P>0.05),可行比較。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年齡均>60歲;②本次研究,已經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并且得到了患者、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2]:①患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②意識不清,或是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的患者。
對照組:對老年口腔修復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就診后,護理人員囑咐患者排隊掛號,掛號完成直接到簽到處掃描,讓患者聽呼叫器傳診,并告知治療期間應注意的相關事項,實施修復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做好充足的藥物及醫療設備準備。
研究組: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護理操作內容如下:
①健康教育宣傳:醫院 應在候診區進行有關口腔健康相關方面的教育宣傳視頻,加深患者對口腔疾病、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陪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發放,有些老年人可能難以理解手冊方面的內容,可對其進行正確刷牙方法的介紹,并可實施單獨的口腔衛生健康教育指導,并向患者介紹口腔修復治療的方法,應盡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方便患者更好的了解。
②心理護理:老年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復治療前很容易產生緊張不安等的不良負面情緒,出現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對修復治療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臨床上必須加以重視。護理人員應在治療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性格特征,在此基礎上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鼓勵、支持和安慰,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告知其主治醫師、具體治療過程、治療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治療的信心,同時也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好感度、信任感,愿意更加積的配合臨床治療。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③護理流程規范:在患者進行就診時,護理人員應將患者扶坐上牙椅,告知其對隨身貴重物品進行妥善保管,檢查診斷完成后,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將假牙、眼鏡等物品進行佩戴,并將患者扶起。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陪同其進行繳費和預約下次復診時間;對于實施輔助檢查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指明路線或是進行陪同。
④治療后回訪:患者假牙佩戴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在7d內實施電話回訪,了解患者佩戴后的口腔舒適度,并再次強調對義齒維護的重要性,囑咐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事項,若有不適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并予以詳細的臨床記錄。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3]: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了解,共分成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
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x100%。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并處理兩組具體的數據資料,計數資料百分比(%)表示,x2檢驗。若P值<0.05,則表示該數據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7%,組間數據比較有統計學上的差異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n(%)]
老年人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均較為特殊,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機體內各項器官功能均逐漸退化,身體素質、免疫功能均較差,且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在接受臨床口腔修復治療時很容易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應激反應,會為臨床順利治療造成較大影響,部分老年患者甚至選擇放棄治療,從而很難使咀嚼功能得以恢復正常。所以,臨床上不僅要對老年口腔修復治療予以重視,更要對治療期間所實施的護理措施加以注重。
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多注重對老年患者就診流程及生理方面的護理,對其心理護理加以忽略,所以在總體上的護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同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實施的護理內容更加系統性、全面性和針對性,護理人員全程圍繞患者實施護理措施,照顧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臨床護理理念。老年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復治療時多會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等的不良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在治療前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能夠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情況來對患者予以鼓勵、支持和安慰,讓患者平復心境,積極樂觀面對即將到來的治療,這樣能夠使口腔修復治療更加順利的進行?;颊呷朐壕驮\時,護理人員應積極熱情的接待,全程保持禮貌和藹的微笑,并要做好預檢分診工作,了解患者具體病情情況,并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工作[4]。同時,護理人員應對候診室的秩序加以維持,對患者就坐候診室的就診椅進行引導,被要同其他相關護理人員相互配合,有效完成交接工作。另外,醫院口腔科室應對患者的就診流程加以優化,實施高效分診措施,對于初診患者,護理人員應在15min內安排患者進行預檢,了解患者具體病情,進行X片檢查,對于符合優待條件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安排其提前就診,以此來提高臨床就診效率。為確保臨床優質護理措施更加順利的進行,醫院應定期對口腔科相關護理人員實施專業護理知識、臨床實踐培訓,讓護理人員對口腔修復的新型修復材料、相關儀器進行了解,對常見護理要點、日常維護及保養件等的內容加以掌握,以便于更好的為老年口腔修復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措施。患者在完成口腔修復治療后,護理人員應根據其登記的信息查找聯系方式,電話提醒患者到醫院復診,并了解患者的修復體完成情況,若已完成則短信對患者進行復診提醒,若患者不能按時復診,護理人員則幫助患者進行復診預約時間修改[5]。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優質護理措施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可見將優質護理措施應用于老年口腔修復治療中的效果更加明顯,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老年口腔修復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從而有效的改善護患關系,值得予以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