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虹,海慧巧*,鄭 靜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門診部,廣東 廣州 510282)
干眼癥是眼科臨床最為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淚液質或量或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不穩定,并伴有眼部不適癥狀,導致眼表組織病變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總稱[1-3],分為水樣型缺乏和蒸發過強型(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功能障礙引起瞼板腺數量增加,導致炎癥和腺體的細菌入侵,同時引起瞼板腺堵塞,隨之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我科采用OPT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型干眼癥,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
選取2018年1月至3月瞼板腺功能障礙型干眼癥(雙眼)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48±3.78)歲,病程3-38個月,平均病程(2±0.42)年。按奇、偶數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癥狀:眼部干澀、有異物感、視疲勞、視力模糊和視力波動、刺痛、畏光、眼紅、癢感和分泌物增多。
體征:
1.2.1 裂隙燈檢查可見眼瞼緣充血,不規則增厚或鈍圓;眼瞼結膜血管擴張,腺體開口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有牙膏狀的黃色分泌物;
1.2.2 顯微鏡下蠕螨檢測:陽性1.2.3淚膜破裂時間檢查:<10s。
1.3.1患有其它眼部疾病;
1.3.2 合并有干燥綜合征;
1.3.3 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1.3.4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3.5 無法配合者;
1.3.6 預治療區域有皮膚癌或色素性損傷患者。
1.4.1 對照組采用藥物熏蒸加瞼板腺按摩法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將加有甲硝唑、慶大的藥貼平放同入溫熱眼罩發熱槽內,將眼罩戴在患者雙眼上,啟動眼部治療儀,調節適當的溫度熱敷20分鐘。然后滴入麻醉劑3-4次,手持玻璃棒從瞼板腺后緣向瞼緣處慢慢擠壓,擠出潴留于導管內的分泌物,使瞼板腺通暢。每周1次,連續4周。
1.4.2 治療組采用OPT治療:
1.4.2.1 治療前,患者和工作人員必須佩帶防護眼罩,患者取仰臥位;
1.2.2.1 在患者的治療區域覆蓋1-2mm厚的耦合凝膠(治療區域包括眼睛下面從兩側一直到鼻子);
1.4.2.2 調整OPT能量密度為12(J/cm2)、光導晶體面積為35mm*15mm;
1.4.2.3 無壓力地貼近治療區域內的皮膚上,按下機器上的激發按鈕,每1-2秒發射一個脈沖(治療區域盡可能不要重疊);
1.4.2.4 去除患者臉上的耦合凝膠,雙眼滴麻醉劑2-3次,手持玻璃棒從下、上瞼板腺后緣向瞼緣處慢慢擠壓,擠出潴留于導管內的分泌物,使瞼板腺通暢。每15天1次,連續3次。
治愈:主觀癥狀消失;裂隙燈下瞼緣充血消失,腺體開口周圍擴張的毛細血管完全閉合,瞼緣形狀恢復正常,瞼板腺分泌物阻塞消失;顯微鏡下蠕螨檢測呈陰性;淚膜破裂時間>10s。好轉:主觀癥狀好轉,裂隙燈下瞼緣充血、腺體開口周圍擴張的毛細血管、瞼緣形狀及瞼板腺分泌物阻塞體征好轉;顯微鏡下蠕螨檢測呈陰性;淚膜破裂時間較前延長。無效:主觀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見,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而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空氣污染的加重,以及電腦使用的增加和隱形眼鏡的廣泛應用等原因,干眼癥的發病呈現年齡分布范圍逐漸擴大、發病率繼續增加的趨勢[4-5]。瞼板腺功能障礙是一種慢性、彌漫性的瞼板腺異常,表現為瞼板腺管口人阻塞、瞼板腺分泌物質或量的改變,常引起淚膜異常、眼部刺激癥狀和炎癥反應。
正常的眼球表面覆蓋一層淚膜,穩定的淚膜能使眼部舒適。淚膜是由脂質層、水液層和粘蛋白質三層組成,其脂質主要由瞼板腺分泌至瞼緣并通過瞬目運動分布于眼球表面。瞼板腺功能障礙使淚膜變得不穩定,從而使瞼板腺阻塞,引起干眼癥。OPT可以通過皮膚下人熱傳導加熱瞼板腺,改善瞼板腺內脂質分泌物的流動性,提高淚膜的穩定性和眼表的質量。
目前研究表明,眼表組織的炎癥反應是干眼癥中淚液分泌量減少的主要誘因[6]。通過OPT治療可以殺滅蠕螨、減少蠕螨增殖和上眼瞼細菌負荷,防止瞼脂凝固,消除炎癥來源。腺體開口周圍擴張的毛細血管會釋放炎癥介質,當炎癥介質傳導到瞼板腺處時,就會影響瞼板腺的正常功能。OPT可以消除這些擴張的毛細血管,通過去除炎癥介質的傳導,瞼板腺的正常功能將能夠得到恢復。
因此,本研究采用OPT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型干眼癥,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