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娟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我國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癥若未能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可能會誘發肝硬化,甚至是原發性肝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溝通嚴重威脅。臨床對該疾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為使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抗病毒治療,但因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用藥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情況,影響治療效果[1]。此次研究將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82例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分組護理對比,分析跟蹤護理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分析如下。
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82例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分組護理對比,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增加實施跟蹤護理,各41例。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乙肝肝硬化,均未接受過抗病毒及免疫調節治療,均存在抗病毒治療指征,均無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33-62歲,平均年齡為(50.2±4.7)歲。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33-61歲,平均年齡為(50.1±4.9)歲。組間對比提示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常規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后對其做好病情監護、基礎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主治醫師以及病區環境,出院時告知患者院后用藥方法、用藥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增加實施跟蹤護理服務,①在患者出院后要對患者進行用藥干預,隨訪人員要對患者的用藥嗆咳進行干預指導,每個月進行1次隨訪,在隨訪時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用藥習慣,告知其保持良好用藥習慣的重要意義。②調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病情康復情況,以便一句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治療用藥方案調整,避免患者自行增減用藥量或更改使用藥物。③對患者做好心理干預,與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到不良情緒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促使患者可主動參與到治療工作當中,幫助患者正確引導不良情緒,以免因為負面情緒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叮囑患者定期來源復診,并告知患者具體的復查項目,并對復查結果做好相關記錄。
①診療依從率:以患者可自覺、規范的用藥判定為依從性良好。②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調查,表中設滿意、一般及不滿意選項,對比滿意率。
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作為本次研究中各項數據組間對比的處理工具,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證明差異顯著,有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治療依從率以及護理滿意率,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依從率及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乙肝后肝硬化是慢性乙肝進展到后期的表現,患者多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因治療時間較長,因此患者極易在治療過程中喪失治療信心,產生治療用藥懈怠感,導致用藥依從率降低[2]。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未能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出現擅自增減藥量或更改治療用藥等不良情況,不僅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肝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曾有相關調查發現患者對抗病毒缺乏正確認識、對治療效果預期過高、對治療用藥以及停藥標準不明確等是導致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差的重要原因。而不遵醫囑用藥、未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未能定期進行復查是導致乙肝后肝硬化治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3]。為提高患者的抗病毒藥物的依從性,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治療信心十分重要。跟蹤護理也被稱為繼續護理,其是指患者在院治療結束后于院外開展的延伸性護理服務,該種護理服務可促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得到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指導,以便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用藥規范性,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幫助患者自覺規避可能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的危險因素,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此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實施跟蹤護理后,該組患者的用藥依從率以及護理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實施跟蹤護理可進一步提高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的依從性,確保用藥安全、規范,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