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君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鎮江 212132)
靜脈輸液是住院患兒常見的給藥途徑之一。因為患兒易動、藥液的刺激等因素常常引起輸液外滲,增加了患兒的痛苦、護士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同時也大大影響了護患關系。為了降低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的發生率,確立該項指標為我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并采取主動干預,現將評價干預措施對護理敏感指標的影響,報告如下。
收集2017年1月9日-1月31日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住院患兒輸液次數共30例為對照組,分析和記錄輸液外滲的數量和原因,并制定改進措施。另選取2017年2月1日-2月28日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住院患兒輸液次數共30例為觀察組,在靜脈輸液的維護上,實施護理敏感指標的監測和實施主動干預,對比護理敏感指標監測前后輸液外滲的發生率。對照組患兒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2個月~5歲,平均年齡(3±0.12)歲,病程(4-10)天。觀察組患兒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2個月~5歲,平均年齡(3±0.08)歲,病程(4-10)天。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入選標準:患兒輸液治療。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責任護士給予患兒靜脈穿刺后,觀察是否通暢,如果通暢則給予患兒靜脈輸液,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如果發現患兒肢體局部液體外滲,立即拔出輸液針頭,同時給予相應的處理。
1.2.2 觀察組 采用護理敏感指標監測。
1.2.2.1 成立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發生率敏感指標監測小組 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發生率敏感指標監測小組由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3名組成,護士長擔當組長,負責每月監測數據的匯總,其余人員負責資料收集。小組成員經過專門的培訓和考核。質量敏感指標包含過程指標及結果指標兩方面,保證護理工作者完全明確相關指標的定義和實施過程,并對相關指標進行深入分析[1]。對查檢人員進行數據驗證,符合率≥90%,數據符合率<90%護士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進措施。
1.2.2.2 構建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護理敏感質量指標 經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檢索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相關文獻[2-3],結合2014版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4]及2011版《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5]進一步明確靜脈輸液外滲發生率監測指標,初步擬定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敏感質量指標體系,包括指標的定義和意義、測量方法、目標值的設立、設計查檢表。
1.2.2.3 應用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護理敏感質量指標 每天由質量控制小組對靜脈輸液患兒進行現場檢查和追蹤。現場查看輸液部位固定是否到位;對靜脈留置針的健康教育是否到位;輸注刺激性藥物一旦發生輸液速度較前減慢,提前干預,更換留置針;輸注高滲藥物是否減慢滴速等。
1.2.2.4 不斷優化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發生率質量監測指標 將2組指標進行對比,找出影響住院患兒靜脈輸液發生率的原因,進行分析,不斷提出改進措施,修改查檢表,進行數據收集。
1.3.1 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
計算公式為: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發生人次/住院患兒靜脈輸液總人次)×100%
1.3.2 住院輸液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對護士的服務態度滿意度、對護士穿刺技術滿意度、護士是否主動宣教預防輸液外滲相關知識、是否知曉輸液滴速等內容,評價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0分(滿意)、60分(一般)、40分(不滿意)、20分(非常不滿意);滿意度=(實際評分/總分)×100%。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雙側檢驗。計數資料以(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患兒滿意度比較 (n,%)
由以上兩表得出輸液外滲發生率、服務態度滿意度、穿刺技術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輸液滴速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的發生率作為兒科護理敏感質量指標體現了專科護理內涵。本科室在實施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發生率護理質量指標后,明確了各個環節的標準要求,規范了患兒留置針的不同部位的固定方法,制作了圖譜。對于宣教效果差的患兒家屬,采用多種形式宣教方法,包括口頭、演示、視頻等,增加宣教效果,大大提高了患兒家屬的配合程度。對于本科室常用的刺激性藥物列出藥品目錄,便于護士關注,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更換留置部位。對于高滲藥物根據醫囑嚴格控制滴速,既保護了患兒的血管,更加保護了患兒的用藥安全。一系列的標準流程,使護士操作更規范,家屬更配合,患兒更安全,有效的降低了住院患兒輸液外滲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兒科使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監測和改進對于護理工作的改進效果顯著,通過降低住院患兒靜脈外滲發生率指標的監測提升了兒科護理質量,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增加了醫院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