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坤宏,邢玉虹,周生葵*
(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山東 青島 266071)
臨床中,骨質疏松是一種代謝性病變,其特點是患者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量降低,骨微結構退化,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見的疾病,如果患者出現骨質疏松,其骨骼會比較脆,骨折的幾率會增加,對其身體情況以及日常生活中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綜合護理獲得了明顯的效果,能夠使患者對疾病有更佳清晰的認知,注意日常營養,避免骨折,保證患者身體健康以及高質量的生活狀態。為此本次研究選取680例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骨質疏松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680例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0例。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1:10,年齡53-78歲,平均年齡(63.5±5.9)歲,病程2-8年,骨密度為(0.56±0.08)g/cm2。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0,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4.6±6.0)歲,病程1-7年,骨密度為(0.55±0.09)g/cm2。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骨質疏松癥患者長時間受到病痛的折磨,內心會十分焦慮、煩躁,作為護理人員需要用溫和的態度和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特點以及情緒變化進行把握,并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使患者能夠減輕內心的壓力與負擔,獲得被尊重感,建立良好的信心,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護理。(2)疾病宣教。定期邀請專家、教授等開展座談會,讓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加,對骨質疏松癥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將宣傳材料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同時收聽健康教育音頻,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對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原因、癥狀、危害以及預防措施等進行全面了解。(3)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健康教育處方。患者正常進行治療,鼓勵患者多食用高鈣食物,每天補充1000mg左右的鈣量[1],每天飲用牛奶500 mL。多食用清淡食物,多食用新鮮的蔬菜、瓜果、魚類、豆制品等高維生素的食物,少吃肥肉、動物內臟等,有效避免鈣質的流失。限制飲酒,同時戒煙,限飲咖啡、濃茶。避免受到意外傷害,特別是要避免跌倒。對于已經絕經的婦女,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鈣或者其他藥物。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存在危險因素的人群要每年復查一次骨密度。(4)疼痛護理。科學評估、觀察患者疼痛的時間、程度以及位置,找到引發的原因,通過物理方法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疼痛難惹,要依據醫囑使用鎮痛劑,從而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緩解。還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方法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感。(5)康復理療。適當的運動能夠使骨質疏松的情況得到緩解,加強身體對鈣的吸收,通過室外活動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的吸收。適當運動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激素分泌、合成骨蛋白,增加骨基質的數量,促進骨的發育生長,改善骨密度。患者每天要進行1到2次的手握力訓練,每次進行半小時,對肱、橈骨的骨質疏松癥進行治療。下肢等長后伸每天進行1到2次,每次10分鐘,對股骨近端的骨質疏松癥進行治療。脊柱訓練每周進行3次,每次20分鐘左右[2]。還可以讓患者每天散步30分鐘,避免下肢、脊柱等出現骨質疏松的情況。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運動的強度以及時間,避免適得其反。同時,還可以通過物理方法進行治療。如日光浴方法。日光浴中有大量的長波紫外線,這對于治療骨質疏松有很好的效果,紫外線達到深層表皮、神經末梢以及毛細血管等中,出現光生化效應,這是將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加速骨鈣化,增加骨礦質,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能夠使患者骨密度增加,并且患者由于骨質疏松造成的疼痛等情況。
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有效率進行觀察記錄。利用自制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級,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護理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通過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肢體沒有明顯的疼痛感。有效:通過護理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肢體疼痛有緩解。無效:通過護理,患者臨床癥狀有變化,疼痛加重。
文章數據用SPSS13.0軟件處理,以x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8.5%,觀察組為95.4%,觀察組明顯優于實驗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
就護理有效率,實驗組為76.5%,觀察組為98.5%,觀察組高于實驗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
骨質疏松癥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情況嚴重會造成患者骨折,導致患者的致殘、致死率比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極大地影響。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強,骨質疏松癥的人數也逐漸增多,因此要對骨質疏松癥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癥狀有所好轉,幫助其快速康復。
綜合護理作為新的護理模式,注重護理計劃、方法以及結果的標準化,各項工作密切結合、協調統一[3]。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對患者進行知識宣講,并對患者進行疼痛、飲食以及運動指導,從全方位幫助患者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就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8.5%,觀察組為95.4%,觀察組明顯優于實驗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就護理有效率,實驗組為76.5%,觀察組為98.5%,觀察組高于實驗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綜合護理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有良好的干預效果,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