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麗
(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臨床兒科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就是小兒肺炎,發病率以及病死率均相對較高,對患兒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威脅,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對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復制功效,因此臨床實施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一直是持續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次研究工作宗旨在探討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40例患兒家長知情后開展研究,隨機將2017年1月至2018月12月我院40例患兒分為試驗組(20例)、參照組(20例),該40例患兒全部符合臨床小兒肺炎診斷標準。
試驗組:性別:男性患兒有8例,女性患兒有12例;年齡:0.7至8歲,平均年齡為(4.26±0.37)歲。參照組:性別:男性患兒有9例,女性患兒有11例;年齡:0.8至9歲,平均年齡為(4.29±0.39)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
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對其病情進行實施觀察,遵照醫囑按時用藥,確保藥物使用合理與準確,對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進行預防,及時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對其皮膚進行清潔。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方式分為以下幾點,①以患兒為基礎,對其病情進行全面了解,給予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不斷加強對患兒家長進行疾病預防以及保健的知識講解,使其能夠全面了解肺炎疾病的發病因素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對用藥安全情況進行講解,給予提供安全的用藥指導措施。②與患兒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對其病情、治療措施、預后相關等事項告知家長,讓患兒家屬自身的負面情緒,給予適當的而語言鼓勵。同時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壞境,確保患兒能夠處在舒適的環境之下,給予患兒實施一對一的護理措施,嚴格關注患兒用藥情況。③待其病情有所好轉之后需給予制定良好的飲食模式,可采取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不可食用辛辣、刺激類食物,從而全面促進其病情康復,全面提高整體臨床護理質量。
1.3.1 評估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1.3.2 評估標準
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頭痛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咽痛消失時間等。
本次研究結束后將其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將兩組患兒的相關指標數據在確認無誤后,錄入到SPSS 19.0軟件中進行統計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表示采用均數±標準差,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之間對比各項指標存在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
試驗組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咽痛消失時間等均短語參照組,組間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d,±s,)
分組(n) 咳嗽消失時間 咽痛消失時間 頭痛消失時間 體溫恢復時間試驗組(n=20) 4.15±0.26 3.49±1.21 3.67±0.67 2.32±0.67參照組(n=20) 6.26±1.21 6.23±2.21 5.61±2.03 3.63±1.54 t值 7.6244 4.9166 4.0585 3.4883 P值 0.0000 0.0000 0.0002 0.0012
試驗組住院時間(6.08±1.32)天,參照組住院時間(10.46±1.97)天,數據對比t值為8.2602,P值為0.0000,試驗組住院時間低于參照組住院時間,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其自身比較特殊,臨床兒科護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阻礙,極易導致發生多種不良事件,對患兒以及醫院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人們對臨床護理需求的不斷升高,開展以患兒為主體的人性化護理干預目前以成為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在以往臨床常規護理干預當中, 僅只對患兒疾病進行干預,相比人性化護理干預來說,護理工作的內容比較片面,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可全面對患兒提供有效、合理的護理工作,不斷加強其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意識以及護理責任,從而全面為其提供優質的干預措施,對其病房環境進行管理,從而為患兒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全面緩解其因疾病而造成的疲憊心理,并且主動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可有效降低臨床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肺炎臨床護理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可全面縮短患兒住院時間,促進其臨床癥狀早日康復,可將該種護理措施廣泛推廣實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