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曼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部位為乳腺的腺上皮組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是威脅女性生命的重要疾病。乳腺癌術后應用輸液港化療為常用治療手段,由于周期較長,常需歸家護理,但患者及其家屬缺乏疾病有關知識,自我護理能力較差[1],傳統的護理模式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此階段的護理中,需重視患者及其家屬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科學護理干預。本文將以近兩年8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微信延伸護理應用價值。
此次研究選取乳腺癌術后輸液港化療患者80例,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根據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分別為常規組(40例)與干預組(40例)。常規組,年齡在28~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47±6.28)歲;左側與右側分別為21例、19例。干預組,年齡在27~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68±6.34)歲;左側與右側分別為23例、17例。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中,確保組間差異呈P>0.05。
1.2.1 常規組
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
內容包括基礎知識、靜脈輸液港維護、護理措施、出院指導等。在出院后10天內與1個月內電話隨訪。
1.2.2 干預組
給予研究組微信延伸護理:
在常規組基礎上,成立健康宣教小組,分別由科室高年資責任主治醫生、護士長、高年資護理人員組成,建立微信公眾號與微信群,將患者拉入進群,同時關注公眾號[5]。微信公眾號由教育小組負責管理,定期更新內容,其中包括輸液港護理、注意事項、存在不良反應等,建立一個溝通與交流的平臺。護理小組成員還應當每周在朋友圈分享護理文章。在交流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保持良好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鼓勵家屬放寬心態,緩解負面情緒,保持良好的狀態。
對比兩組患者知識知曉情況與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學分析。
知識知曉情況:向患者發放知識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注意事項等,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掌握越好,分別對護理前與護理后進行評估。
護理滿意度: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結構包含滿意(>90分),比較滿意(70-90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行數據統計,所選擇統計學軟件為SPSS 21.0,分別對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進行運算,其中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s表示,試驗為t試驗;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n/n%”,試驗為x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知識知曉評分,干預組改善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呈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知識知曉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知識知曉評分對比(±s)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干預組 40 76.85±4.58 94.47±6.82常規組 40 76.39±4.36 81.84±6.37 x2值 / 0.4600 8.5595 P值 / 0.6467 0.0000
比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干預組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呈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n%)
乳腺癌是一種非重要器官癌癥,原發位置對患者的生命的威脅較小,但由于癌細胞狀態松散,極易發生轉移,造成患者的死亡[2],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輸液港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并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缺乏維護有關知識,極易產生抗拒治療心理,對預后效果產生影響。此外,乳腺癌患者多伴隨焦躁、緊張等負面情緒,這與對疾病的恐懼,與擔心術后復發等因素有關,而這種負面情緒加劇了預后的難度,不利于預后。乳腺癌患者常需歸家治療,但受到治療依從性差、負性情緒等影響,需實施科學護理干預,改善預后[3]。微信延伸護理是一種延續性護理模式,強調歸家后的疾病護理,給予患者科學指導,從而改善預后效果。本次研究中,對40例乳腺癌術后行輸液港技術患者實施微信延伸護理,在患者出院后通過利用微信公眾號與微信平臺,與患者交流與溝通,加強心理疏導,從而改善心理狀態與知識掌握情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知識知曉評分,干預組改善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呈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比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干預組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呈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術后輸液港化療患者實施微信平臺延伸護理,有效改善患者知識掌握情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