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湘華,尚 艷,芮建宇
(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1)
危重癥患者由于身體創傷、手術等,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颊邫C體處于低免疫、低代謝的狀態,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從而給原有治療進程造成嚴重阻礙[1]。因此,給予患者腸內營養安全護理十分必要。該護理干預能夠為患者提供足夠營養素,促進患者機體恢復。本文探究重癥監護室危重病人采用腸內營養安全護理的臨床價值,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危重癥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包括重癥肺炎、肺部感染、慢阻肺、肺心病、破傷風、消化道穿孔、老年生活不能自理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1-72歲,平均年齡為(60.73±4.12)歲。觀察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為(60.22±3.54)歲。兩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調配營養液,保證日常物品按時清潔消毒,預防感染、堵管等意外情況發生。
觀察組采用腸內營養安全護理,具體措施:①制定方案。根據患者的病情、營養狀況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并將方案內容告知患者及家屬。②心理護理?;颊卟“Y較嚴重,極易產生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普及相關知識,展示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信心。同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給予真誠關懷,采用心理暗示、音樂療法等消除不良情緒。③營養護理。給予腸內營養,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科學調配營養液,泵管持續滴入16-20h,4h沖管一次。初始為30ml/h,如無不適,每日增加10-20ml/h。操作過程嚴格遵循無菌要求。④舒適性護理?;颊卟∏榉€定之后,在腸內營養前前適當抬高床頭,角度為30-45°,防止患者嘔吐、嗆咳,完成注射后維持體位0.5-1h,避免返流誤吸。輸注管應每日更換,確保清潔1]。
觀察兩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不良情況發生率。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來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對比研究結果,兩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對比性較弱(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血紅蛋白水平為(135.21±4.15)mg/L,血清白蛋白水平為(41.21±3.01)mg/L,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對比(x±s,mg/L)
對比研究結果,觀察組不良情況發生率為6.7%,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情況發生率對比(n,%)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對人體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響。腸內營養安全護理可有效改善危重癥患者營養不良的狀況,經腸道為患者攝入足夠營養素,維持腸道功能,還具有操作簡便等優點[2-3]。但此護理依舊存在一定隱患,還需加強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腸內營養安全護理措施,護理方案由主管醫師和營養科人員共同制定,綜合考慮臨床護理要求、患者機體營養需求等,給予患者心理疏導,維持心理健康,提高患者配合度。此外,加強體位護理,盡可能保證患者的生理、心理舒適性[4]。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均改善。其中,觀察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情況的發生率為6.7%,低于對照組26.6%(P<0.05)。
綜上所述,給予重癥監護室危重癥病人腸內營養安全護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有助于提高預后效果,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