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瓊英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干部醫療保健科,云南 昆明 650000)
作為臨床上高發性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老年癡呆癥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治療,同時配合護理干預對于控制病情發展以及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究特就老年癡呆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的效果進行探究。
隨機抽取93例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間在我院就診的老年癡呆癥患者,42例患者輕度老年癡呆,27例中度患者,24例重度患者。分為探究組和參照組,探究組患者47例,女性19例,男性28例,年齡71至97周歲,年齡平均值為(86.7±6.2)歲,病程為1至9年,平均為(3.8±1.5)年,參照組46例患者,包括17例女性,29例男性,年齡72至99周歲,年齡平均值為(87.4±6.3)歲,病程為0.8至10年,平均為(3.1±1.3)年,經隨機分組后對比探究組與參照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后為參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干預,為探究組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措施,如下:
1.2.1 整體評估 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同患者與其家屬積極進行溝通以了解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患者身體素質、精神狀態、認知能力以及個性等。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并應用護理量表評估患者的身體素質[1]。
1.2.2 心理疏導 老年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適時與患者進行交流,若患者交流意愿不佳則不可強迫患者以免取得反效果,態度不可敷衍。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態度應該和藹,語氣溫和,不得嘲笑患者以免對患者造成刺激。認真、耐心地為患者解釋其存在的疑慮等,患者取得進步后應該給予鼓勵以使其信心得到激發。鼓勵患者家屬等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復健過程中,經常聊天或者散步等,可使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和配合度得到提高。
1.2.3 基本生活能力護理 指導和鼓勵患者鍛煉生活能力,如洗漱、大小便、沐浴、飲食、更低等,使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可通過單獨鍛煉或者集體鍛煉的形式進行,對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的患者進行強化訓練以提升治療鍛煉效果。
1.2.4 加強病情觀察 加強巡視次數和巡視力度,觀察患者的用藥前后的病情變化,對肢體進行約束,防止出現意外事件。
1.2.5 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和喜好等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保證患者充足攝入各類營養成分,確保食物葷素搭配合理,盡量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
應用老年癡呆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于護理前后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精神狀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本次研究應用數據資料分析軟件SPSS13.0,以(n,%)表示計數資料,通過x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通過±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則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對比2組患者QOL-AD、MMSE、ADL評分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QOL-AD、MMSE、ADL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且探究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評分均較參照組患者評分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護理前后2組患者QOL-AD、MMSE、ADL評分
按照患者認知功能以及身體功能的惡化程度可將老年癡呆癥分為輕度、中度以及中度,輕度老年癡呆患者臨床表現為社交困難、記憶力減退、情感淡漠等,中度患者臨床表現為記憶力嚴重受損、急躁不安等,重度患者臨床表現為昏迷、肢體僵直、大小便失禁、記憶力喪失等。作為新型護理模式,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根據患者的認知障礙和病情程度等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和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此次研究中,相較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的患者QOL-AD、MMSE、ADL等評分均明顯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為老年癡呆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可使其生活能力和生命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可顯著提高其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