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芳芳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導管室,江蘇 徐州 221000)
STEMI,即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存在顯著的缺血性胸痛表現,且連續胸痛20min以上,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發生改變并不斷升高,心電圖提示為ST段抬高。此類疾病的患者,其冠脈中具有諸多的紅色血栓,包含大量纖維蛋白,是冠脈斑塊受損基礎上所引起的一種閉塞性急性血栓[1]。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本文通過直接入導管室行PCI治療SETMI患者,并在治療期間輔以了介入護理,效果滿意。現做如下報道:
于2016年01月--2018年01月,選取所在醫院收治的STEMI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完全隨機分組法,將之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分別有35例。研究組中18例男性研究對象,17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31-80歲,平均(54.5±4.4)歲;13例廣泛前壁心梗,12例下壁心梗,10例前間壁心梗。常規組中19例男性研究對象,16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30-80歲,平均(54.7±4.5)歲;12例廣泛前壁心梗,13例下壁心梗,10例前間壁心梗。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常規治療護理,主要包括定期檢查、加強巡視、合理安排飲食以及督促患者合理用藥等。
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施行直接入導管室介入治療護理,主要有(1)導管室啟動:對于導管室護理工作,需予以合理安排,以免交接班混亂,就算在值班日,也要確保充分的精力,一鍵式啟動導管室;醫護人員通過醫護信息平臺遠程傳輸患者資料,做好相關手術準備,以免繞行CCU、急診科所致的慌亂,保證在短時間內完成導管室啟動;完成日常工作后,值班人員必須確保啟動導管室的預備藥品、器材為待用狀態,待到導管室啟動后便于工作快速展開。(2)術前、術后交接:通過交接卡,針對STEMI患者構建導管室單獨記錄本,詳細記錄患者術前用藥情況、靜脈通道構建情況;交接護理工作時,應當同時進行醫生交接,以免護理人員因為判斷不清楚病情而使得患者錯過最佳診治時間;詳細記錄術前護理工作與術中護理工作,術后一起交接給CCU護理人員,特別是記錄本上因為急診手術而未進行相關檢查的其他護理內容,比如皮膚潰爛,便于CCU護理人員檢查。(3)術中護理:因為患者繞行急診室直接進入導管室進行PCI治療,所以要求護理人員需提前充分準備好治療中所需藥具,包括主動脈內球囊反搏、除顫儀、心臟起搏器以及各類急救藥品等;術中持續心電圖監測,觀察患者各項體征,一旦有異常立刻向醫師反饋,特別是在開通閉塞的血管后,需引起高度重視,以免操作不當所致的心電改變。
調查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精力充足、心理健康、情緒控制以及生理功能等四個方面,各項25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予以統計分析。以[n(%)]為計數資料,用卡方比較組間差異;以(±s)為計量資料,用t比較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小組 病例 精力充足 心理健康 情緒控制 生理功能研究組 35 24.5±4.4 23.8±1.9 22.5±2.1 24.1±3.3常規組 35 18.9±4.3 17.8±2.2 16.8±2.3 17.8±3.2 t - 5.385 12.211 10.827 8.108 P- <0.05 <0.05 <0.05 <0.05
PCI指的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手段。現階段,我國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從以往的綠色通道轉變成為胸痛中心,使院內綠色通道和院前急救措施得到了有效整合,同時也讓患者在短時間之內得到了有效救治,挽救了瀕臨死亡的心肌[2]。STEMI患者救治工作的調整,給相關護理工作也帶來了巨大挑戰,要求相關治療護理工作作出相應的變化,進而更好的治療STEMI患者。
本文中,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0例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胸痛中心模式下STEMI患者直接入導管室行PCI治療的護理,結果發現,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STEMI患者直接入導管室行PCI治療輔以合理有效的護理,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值得臨床借鑒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