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北京市宣武中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50)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對神經根與馬尾神經造成壓迫,致使患者出現腰腿疼痛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目前,臨床多采用保守治療,加強功能康復鍛煉,開展積極護理干預,對于促進患者腰間盤功能早日恢復具有重要意義[1]。國內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現在人口老年化進展,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成為長期困擾人們生活的一種疾病,并給大多數患者帶來了負面情緒,多表現為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而且有文獻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慢性腰腿痛合并抑郁障礙者以中度抑郁居多,部分患者也會出現焦慮軀體化、認知功能障礙、絕望感等抑郁表現。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多采用非手術治療方式治療,大約80%—85%的患者會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中醫中藥治療,牽引療法[2],其他療法,除了上述療法,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現,通過練習氣功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的下腰痛[3],氣功鍛煉是否能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抑郁及焦慮狀態,也是護理疾病的一個新的切入點。
于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對我院骨傷科住院病人50例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依據,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調查。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其中男13 例,女12 例;平均( 61. 43±9. 62)歲;對照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 59. 36±10. 23)歲,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采用問卷調查并在入院期間教患者練功,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VAS量表、JOA下腰痛評分、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除了調查問卷,還需要教患者練習五式軀干蛇行功,本次調查、教功57例,回收有效問卷57份,其中由于未堅持練功脫落病歷7份,有效病歷50份,所有調查病歷均真實有效。
本研究屬前瞻性臨床研究,采用簡單隨機分組,隨機分為腰椎牽引組、蛇行功練習組各25例。
(1)腰椎牽引組為A組:25例,按照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常規中牽引治療方案進行;
(2)蛇行功練習組為B組:25例,按照五式軀干蛇行功全套練功方案進行;所有進入研究的患者均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進行統一指導治療,A、B組均在經治療1個月、2個月、3個月后進行電話隨訪或門診復診,收集相關資料集數據,在治療期間予定期電話咨詢及指導,可幫助糾正錯誤動作,指導患者進行科學、正確的治療,并記錄相關數據。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結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兩樣本均數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a=0.05。
心理狀況評分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降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況評分比較(,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臨床癥狀持續發作,遷延不愈。脊柱及其相關聯肌肉共同維持腰椎的穩定性,若相關功能出現病變時,易導致腰椎穩定性降低,對于腰椎正常運動功能具有較大不良影響[4]。基于此,指導患者積極開展早期功能鍛煉,提高腰椎穩定性,促進腰椎功能活動能力,可促進腰椎功能早日恢復,使患者的疼痛感有效緩解,提高預后效果,預防復發[5]。多數患者伴有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治療信心缺乏,疾病受自身心理情緒變化的影響較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中醫治療的同時,給予個性化心理干預,保證治療效果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
在道家五行功、太極拳、道家環形功能等功夫的基礎上,結合中醫傳統養生中的導引吐納術中的優勢,涉及骨關節功能解剖學、脊柱康復醫學以及生物力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同時根據社會疾病譜變化情況進行改變所形成的“軀干蛇行功”。具體形式為以軀干第一頸椎開始,逐漸至第五腰椎、骶骨、尾骨,最終至雙下肢,依次進行貫穿的蛇形運動,在進行節節貫穿行為的同時,也需配合龜息吐納,達到健脊養生的治療目的。本研究可知,軀干蛇行功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7],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其負面影響。護理干預為新興護理模式,以常規護理為基礎,依據主要引發疾病的因素加強健康宣教,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