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倪春燕,周 瓊
(蘇州科技城醫院腫瘤外科,江蘇 蘇州 215163)
惡性腫瘤作為一種應激源可以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腫瘤患者住院過程中在化療的各個時期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危機。為了保證腫瘤患者的安全,減少醫療糾紛,下面對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請假外出的情況進行調查及心理分析。
隨機抽取腫瘤內科2017年6-9月共609例請假外出患者,包括化療前期、化療期間、化療結束、復查患者等。
調查方法:調查人員采用自設問卷調查方法,對腫瘤科請假患者采用無記名,隨機分發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住址距離醫院的距離)、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請假目的、請假次數、返院時間等。
共對腫瘤科2748例住院患者進行評估調查,對于拒絕問卷者視為無效調查,在有效調查問卷中請假外出患者609例。
本次對2764例患者進行調查,其中有效調查2748例,有效調查率99.4%,化療前患者722例,化療中患者1046例,化療后患者625例,復查患者355例。
通過調查統計,腫瘤內科請假率為22.2%,化療前患者的請假率為39.7%,復查患者的請假率為54.1%,化療中及化療后的患者請假外出率分別是5.6%和11.3%,見表1。

表1 腫瘤內科化療前、中、后及復查患者的請假情況分析
經調查腫瘤科患者請假外出原因主要有對親人的依戀、不適應醫院環境、睡眠障礙、角色轉換與適應、軀體不適需要家人照顧、不習慣醫院飲食。見表2。

表2 腫瘤內科患者住院期間請假外出原因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有609例腫瘤患者請假外出,請假率占科內患者總數的的22.2%,其中化療前患者及復查的患者請假率分別是39.7%和54.1%,而化療中及化療后的患者請假率是5.6%和11.3%,這體現了患者化療前及復查時的身體耐受力與化療中、化療后的身體耐受力之間的差距。
腫瘤患者請假外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對親人的依戀,很多患者對長期生活在一起的老伴、子女或父母存在依戀情懷②睡眠障礙,沙永生等認為腫瘤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多復雜因素的影響[1]③不適應醫院環境,醫院屬于公共場所,患者對醫院環境存在陌生與不安,對許多人來說家才是能給自己歸屬感的地方④軀體不適需要家人照顧,腫瘤患者由于身心虛弱,常需要家人的陪伴與照顧[2],有些患者家屬因為社會角色的需要不能時刻陪伴患者,這也是患者請假的原因⑤角色轉換與適應,角色適應不良會導致患者心理和行為的異常變化,增加患者的而痛苦。如患者的心理需求長期不能得到滿足,其容易產生焦慮、消極情緒不利于患者的康復。⑥不習慣醫院飲食,化療后的病人消化道反應比較大,其對飲食的要求相對較高,而醫院食堂很難滿足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
作為腫瘤內科護士,經常會遇到化療前后患者請假外出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對護理工作帶來不便,影響了護理程序的執行,降低了護理質量,當然也會與治療護理措施發生沖突,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此外患者請假離開醫院后的人身安全,隱藏著醫療糾紛的隱患。
3.3.1 加強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安全管理及相關規章制度,向患者講清楚一些不良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對醫療護理工作造成的影響,從患者角度解釋擅自離院的利害關系,在安全告知書上簽字,并準確填寫患者信息,并保持電話通暢,以備必要時聯系,將此同意書保存于病例中。
3.3.2 加強病房管理,改善住院環境,健全人性化設施,滿足患者需要 在滿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推進優質護理,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和社會需求。營造清潔、舒適、整齊、安靜的病房環境;有專門的患者活動室,為患者提供電視,WIFI,免費的書籍、雜志、報刊等;定期組織公休座談會,為患者講解健康保健小常識,組織短時間的娛樂活動等,既可以使患者遠離疾病的困擾又可增進醫患感情,讓患者產生歸屬感。
3.3.3 加強護患溝通 腫瘤患者是社會的特殊人群,他們看似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在陽光下,但是他們時刻頭頂著“癌癥”的烏云,他們的心情總是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的,因此作為醫護工作者應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以真誠、熱情、尊重、共情的態度接待每一位患者,理解患者的行為,滿足患者的需求。重視患者心理和感受,通過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生活習慣。
3.3.4 患者角色轉變與適應的護理 某些患者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常出現患者角色沖突、患者角色缺如、患者角色消退等,這些角色的存在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護士應及時觀察并掌握患者的在角色轉變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進行溝通指導。
3.3.5 規范管理,嚴格執行請假制度 入院告知書內容包括:住院患者一律不允許擅自離院外出,患者若因任何原因確需請假外出時,必須爭取主管醫生的同意,并簽署(勸阻住院患者外出知情同意書),將此同意書夾至病例中。
3.3.6 做好心理護理 人的生命有兩個極端—出生和死亡,然而人總是樂生的。當被確診晚期癌癥后,人們不免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極度恐懼、絕望,甚至出現情緒休克。時有患者開始治療一帆風順,病情奇跡般好轉,但后來又突然復發,因此患者對于醫生的治療方法,心理七上八下,疑疑惑惑。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病情急劇惡化,降低生活質量,此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給患者提供有用信息,幫助患者認知重構,提供應對方法幫助患者消除疾病不確定感[3]。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理解尊重患者,建立共情和同情心[4],應用榜樣示范作用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