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忱
(河北唐山市豐潤區第二人民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護理方案關乎到患者的預后質量,協同護理模式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方法,本研究通過應用該護理模式獲得了顯著的成果,現報告如下。
回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6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31例,男女比例為18/13,平均年齡為(58.87±3.55)歲;對照組31例,男女比例為20:11,平均年齡為(59.33±3.71)歲。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依據醫院的護理章程開展護理活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協同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病情評估 指導患者正確填寫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對于出現負性心理的患者,應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加強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幫助患者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理念,使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減少護患之間的矛盾發生。
1.2.2 健康宣教 根據患者的知識掌握情況對患者進行基本的健康宣教,幫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相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常用藥物的治療作用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加強對患者的飲食干預,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計劃,指導患者每天定時稱重,嚴格控制飲水量;鼓勵患者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
1.2.3 動靜脈瘺護理 對于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應做好動靜脈瘺護理,避免造成動靜脈瘺狹窄閉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加強對患者動靜脈瘺的巡視,保持透析后患者造瘺部位干燥和松弛狀態,一旦發生異常,應立即進行積極處理。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測定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簡明健康測量表(SF-36)測定患者的生活質量。
采用SPSS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ESCA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顯著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ESCA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近年來,隨著慢性腎衰竭發病率的逐漸升高,接受血液透析的人數也呈逐年增長態勢,血液透析是維持慢性腎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因此應給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來最大限度的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預防透析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1]。
協同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社會性,護理人員通過調動患者家屬的治療積極性,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態度,讓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到疾病的護理工作中,以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需求,從而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預后質量[2-3]。
本研究通過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協同護理干預,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ESCA自我護理能力、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提示協同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方法。
綜上所述,協同護理是一種相對靈活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幫助患者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逐漸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進而全面提升疾病的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適于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