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田小榮,侯澤榮,王 寧,楊旺斌,郝俊有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選取腹腔鏡下疝修補術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共60例。手術時間均為2小時內結束,患者均無任何并發癥,年齡在18-60歲,男女不限,體重指數在18-22之間;選擇氣管插管,不能吸入麻醉;靜脈給藥統一為:咪達銼倫0.02mg/kg,羅庫溴銨0.8 mg/kg,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 mg/kg,術中以丙泊酚4-6mg/kg.h-1和瑞芬太尼8-10mg/kg.h-1靜脈泵維持;術中不再追加肌松藥;呼吸參數:潮氣量8ml/kg,呼吸頻率12次/min,氣道壓力≤30mmHg;氣腹壓力統一為13mmHg。腹腔鏡機器均為同一臺奧林巴斯機器。
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0例。傳統組: 采用頭低腳高位20-30度,肩部用肩托固定,為A組;改良組:患者平臥位時先把上半身背板抬高20-30度,再取頭低腳高位,再把腿板降低30度,取消肩托,呈倒中凹臥位,為B組。
監測插管后氣腹前(T0),氣腹后調至所需體位后5min(T1)、15min(T2)、30min(T3)、60min(T4)時對呼末二氧化碳(PETCO2)、氣道壓(Paw)、腦氧飽和度及術后回訪有無神經損傷、肩背部疼痛麻木以及眼瞼水腫等。
采用 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在監測中,所有時間點腦氧飽和度都在67-72%左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氣腹前PETCO2和Paw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氣腹后5min、15min、30min、60min明顯升高,手術時間越長,A組較B組PETCO2、Paw值越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術后回訪患者神經損傷、肩背部疼痛麻木及眼瞼水腫例術,A組發生率高于B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各時間點PETCO2、Paw和腦氧飽和度的變化(±s)

表1 各時間點PETCO2、Paw和腦氧飽和度的變化(±s)
Paw 腦氧飽和度A組 B組 A組 B組 A組 B組T0 32.23±0.76 32.44±0.58 14.39±0.82 14.46±0.67 70.23±0.49 69.58±0.94 T1 37.39±1.12 36.38±1.43 18.77±0.79 16.59±0.85 69.49±0.87 69.64±0.79 T2 41.50±1.24 37.88±0.75 20.03±0.87 17.99±0.43 71.68±0.87 70.59±0.88 T3 43.08±0.91 38.18±1.23 22.75±1.06 18.36±0.77 68.26±0.46 69.69±0.71 T4 45.07±0.69 39.99±1.74 24.85±0.87 20.09±1.65 69.42±0.94 70.88±0.88 PETCO2
A組與B組比較,P E T C O 2、P a w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氧飽和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術后回訪患者神經損傷、肩背部疼痛麻木及眼瞼水腫的例術
腹腔鏡手術日益盛行,但腹腔鏡下頭低腳高的特殊體位會對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和血液動力學產生影響。而手術體位是患者被迫采取的一種姿勢,既要使患者舒適安全無并發癥,又要充分暴露術野,便于醫師操作,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1]。
3.1 傳統體位引起的并發癥以臂叢神經損傷為主,與手術時間長、使用肩托不當有關。改良后體位上半身背板抬高20-30度,就可以淘汰肩托,避免臂叢神經的損傷。
3.2 傳統體位可引起肩背部疼痛麻木,也是腹腔鏡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多發生在術后1~2d, 3~5d可自然消失[2],是患者身體重力長時間集中在肩部與肩托受力點上而引起的。改良后體位減輕了身體向下的重力,并取消肩托,此并發癥得到控制。
3.3 患者在全麻狀態下,交感神經、運動神經原阻滯 ,下肢血管擴張 ,肌肉松弛 ,血液淤積。頭低腳高位后,大量的下肢血液回到心臟 ,使心臟前負荷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 ,可誘發心力衰竭[3]。改良后體位減少了此現象的發生。
3.4 腹腔鏡手術中隨著氣腹時間增加,腹內壓升高,膈肌上升,肺順應性降低,體內二氧化碳分壓逐漸升高,眼內壓隨之上升[4]。且腹膜對二氧化碳有很強的吸收作用,其濃度上升會引起血管擴張,靜脈血淤流,眼內壓上升。再者,頭低腳高位時,血液涌向頭部,面部靜脈壓會驟然升高,靜脈淤血,房水難以排除,與氣腹的雙重作用會直接引發眼結膜水腫[5]。適當抬高患者頭部,靜脈回流血液和房水排除率增加,眼內壓降低,能有效改善眼結膜水腫的發生[6]。
3.5 腔鏡手術時二氧化碳氣腹可使腹腔容積增加,腹內壓上升,膈肌上移固定,胸腔容積縮小,胸內壓增高,胸廓擴張受限。在全麻作正壓通氣時,氣道壓會明顯上升,當患者再處于頭低腳高位時,腹腔靜脈的血會擠壓致胸腔靜脈,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肺通氣下降,潮氣量減少,導致高碳酸血癥[7]。改良后體位有效地控制氣腹二氧化碳的流量,減少了此類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改良后體位可以預防和減少傳統手術體位引起的并發癥,有效地提高手術安全性。而且改良后體位安置方便,有利于暴露術野,提高穩定性,方便操作,提高了手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