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翠,韓 梅
(徐州市康復醫院手術室,江蘇 徐州 221000)
手術室是開展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其手術室安全管理質量直接對手術進行狀況產生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為了減少手術錯誤,其需要采用相應的方式提升安全核查執行率[1]。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安全提醒器在提高手術安全核查規范執行率中的實際應用效果,為提升手術安全核查執行率提供合理的參考方式,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外科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在對照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最大72歲;年齡最小21歲;平均年齡(53.56±1.28)歲。在觀察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最大71歲;年齡最小22歲;平均年齡(53.37±1.86)歲。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基本信息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未采用安全提醒器進行核查,應用常規性安全核查表方式核查。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安全核查表基礎上應用安全提醒器核查,其詳細的核查方式如下。
1.2.1 對患者麻醉前的核查
在麻醉實施之前,三方對患者科室、住院號、姓名、年齡以及其他具體情況進行確認,確保此次手術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同時保證患者手術部位標識正確,檢查完麻醉相關設備。手術前,保證患者皮膚準備無誤。再次,對患者靜脈通道通暢程度進行核查,了解患者過敏史以及使用藥物皮試的相關狀況。
1.2.2 對患者手術前的核查
在手術開始前,仍需要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類別等基本信息進行核查。其次,預計麻醉關注點、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確保手術器械無菌包準備完成,并常備手術中特殊應用藥物。
1.2.3 對患者離開手術前的核查
在患者離開手術前,再一次對患者姓名、年齡、手術部位、術中輸血狀況進行核查,并清點患者手術過程中應用的物品,手術標本,預計患者切口縫合以及實際的包扎情況。對患者中心靜脈通絡、胃管、導管以及動脈通路等各種管道通路狀況進行核對。三方均核對確認以后分別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中簽名。
1.2.4 語音提醒器在核查中的應用
在按照安全核查表內容進行核查的過程中應用安全語音提醒器。核查完成的三方按住安全語音提醒器的錄音按鈕,提醒器會“滴”的醫生響,麥克風會發出聲音,“您核查了嗎”?在停頓5s后松開錄音鍵,錄制完成。將安全提醒器掛在手術間觀片燈位置,其對主動地對醫生、護理人員以及麻醉師進行核查提醒。
評價兩組患者麻醉師麻醉前、手術前以及患者離開手術前的麻醉核查率,并進行比較。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的標準差,用t進行檢驗,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患者三方麻醉前、手術前以及患者離開手術前麻醉核查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

表1 兩組患者核查率比較
手術室安全安全管理的質量直接會對醫院醫療質量以及患者的手術情況造成影響[2]。所以,在患者麻醉前、手術前以及離開手術室前均需要進行按照手術核查表的內容進行核對。手術安全核查工作主要是由麻醉師、手術室護理人員以及手術醫生三方合作完成,三方分別在患者手術麻醉前、手術前以及患者離開手術前,核查方式的身份、手術部位以及手術基本情況。但是在對手術參與人員《落實安全核查制定》的調查表中發現,麻醉師、醫生對護理人員核查的依賴性比較強,有約17.99%的參與人員認為無人監督,可做或者不做[3]。11.64%的麻醉師以及護理人員認為醫生不會主動地配合,也有9.52%的人員難以到齊。由此可見,醫生、麻醉師手術執行率處于較低水平,這促使手術過程存在著安全隱患。
研究發現:將安全提醒器應用于手術室安全核查中,在麻醉師、醫生以及手術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基本信息核對完成以后,安全提醒器會語音化地詢問“你核對完了嗎”?這種操作有助于強化三方的核查意識,促使三方自覺地約束自己,在防止差錯產生的同時,提升了醫院的護理質量以及醫療水平[4]。當核對過程中發現患者的相關資料缺乏全面性以及客觀性,其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在相互間溝通的情況下避免錯誤的產生。資質良好的三方按照統一的規章制度與核對表對患者進行反復地詢問與核查、記錄,保證核查內容的全面性與詳細性,并有語音提醒,這有助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性與正確性,降低手術錯誤的風險性,促進三方的核查執行率提升[5]。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三方麻醉前、手術前以及患者離開手術前麻醉核查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將安全提醒器應用于外科手術核查中,其有助于提升三方的執行率,從而進一步保證患者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