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敏
(連云港市中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也被成為腎功能代償期,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存在腎臟病變以及腎單位破壞,但是可以借助腎臟的代償適應,仍然可以維持患者體內的穩定性,預防腎功能衰竭等癥狀[1]。這也就衍生出了關于出院后病情控制不佳從而加重病情發展的問題[2]。對此,為了更好的優化患者的臨床舒適度,改進預后效果,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為例,探討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的方法與效果,現報道如下。
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6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n=80)與常規組(n=80)。實驗組患者80例,平均年齡(49.4±4.4)歲;常規組患者80例,平均年齡(51.1±6.1)歲。常規組與實驗組患者的多項臨床資料均無明顯差別,一般資料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備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膜透析治療且治療時間在6個月以上;符合腎衰竭診斷你標準。
常規組采取常規性護理措施。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
延續護理小組及制定護理計劃。延續護理小組由2名醫生與6名(1名主任與5名護士)護理人員構成。醫生主要負責護理計劃可行性、科學性的分析,護理人員負責計劃的落實。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延續護理健康護理手冊》并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中添加延續斑塊,同時由小組成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培訓,內容包含飲食、運動、體征、不適癥狀、復診等,患者出院前及時給予相應手冊。
1.2.2 出院時
出院時及時幫助患者構建腎功能衰竭檔案,其中需要涉及到患者的電話、微信號、家庭住址等。患者及其家屬需要與延續護理人員相互添加微信好友。指導并幫助患者成功關注相應的微信公眾號并學會閱讀微信平臺當中所推廣的信息。同時發放關于腎功能衰竭干預的健康教育手冊,所提供的內容均需要滿足腎功能衰竭控制三階段治療原則和醫囑制定用藥計劃相關內容。
1.2.3 出院后
出院之后第一天可以應用電話隨訪、微信視頻(語音)聊天、家庭隨訪、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相關健康知識,同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查,督促患者主動服藥,并指導其正確應用阿片類藥物,同時對治療方式的副作用以及腎功能衰竭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在出院之后的一周之內,可以每隔一天實行一次電話、聊天,每次訪問時間控制在10至20分鐘,內容需要涉及到腎功能衰竭評價、督促按時按量用藥、副作用的預防等。第二周到第三周時需要每個兩天與患者進行隨訪聊天,詢問患者的用藥情況、腎功能衰竭控制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無作用等現象。出院之后三周之內需要一次門診隨診,或按照患者的意愿可以隨時與延續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借助微信途徑反饋用藥情況,反饋內容需要做好相應記錄,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指導。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評價時間分別干預前與干預后(出院6個月時)。生活質量采取量表評分方式實現,量表自制,內容涉及到生活舒適性、心理健康性多方面,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理想,滿分10分。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生活質量等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實行統計、分析以及對比。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差異,差異為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存在明顯優勢,數據差異突出,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延續護理對于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以及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療效影響都非常突出,依從性是決定患者用藥行為、飲食以及按照醫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種指標,腎功能衰竭患者對于腎功能衰竭和止痛藥的認知普遍會直接決定患者止痛藥服用時的依從率,用藥依從率比較差的患者多多數都會發生擅自停用藥物、減少藥物劑量等現象。同樣表現在對腹膜透析治療的依從性上,在延續護理的實踐中,腹膜透析患者更能堅持規律科學的腹膜透析治療,更好的達到延緩腎功能衰竭及改善腎功能衰竭引起的諸多臨床癥狀。對腎功能衰竭患者采取延續護理,能夠采取電話隨訪、家庭隨訪、微信交流、公眾號教育等多種途徑對患者提供指導與知識教育,延續護理本身可以將存在于醫院的醫護指導行為拓展到任何時間、空間中,這一種護理方式對于需要不需要住院且存在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護理的成本費用低廉同時操作可行性比較強,非常符合我國當前醫護資源現狀,更有利于在任何等級的醫療機構中普及[3]。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存在明顯優勢,數據差異突出。這一結果充分證明借助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對腹膜透析患者在強化護患溝通,強化心理護理以及提高對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提升臨床醫護效果,提高臨床治療價值的目的。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在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