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穎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胸外科的治療手段以手術為主,疼痛是胸外科術后較常出現的癥狀,會對患者的心理與生理構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其后期治療與康復,應引起重視,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1]。基于此,本研究為了探析優質護理服務在胸外科中的效果,篩選出本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手術患者的病歷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總結匯報如下。
篩選出本院胸外科的120例手術患者,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符合手術指征,ASA為I~II級;②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疾病者;②有精神病史或人格障礙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隨機將患者納入護理組A及護理組B,每組均60例。護理組A:男32例,女28例;年齡18~78歲,平均(42.4±10.1)歲;體重55~77kg,平均(64.7±3.9)kg;疾病類型中,胸部開放性損傷者21例,胸部外傷活動性血氣胸者17例,雙側自發性氣胸再發者13例,自發性血氣胸活動性出血者9例。護理組B:男33例,女27例;年齡18~79歲,平均(42.0±10.5)歲;體重55~78kg,平均(64.9±3.5)kg;疾病類型中,胸部開放性損傷者22例,胸部外傷活動性血氣胸者16例,雙側自發性氣胸再發者13例,自發性血氣胸活動性出血者9例。對比兩組信息,差異不顯著(P>0.05)。
護理組A:開展常規護理服務。護理組B:主要護理內容包括(1)病情觀察:積極完善相關檢查,了解病變區域狀況,分析病情;檢測呼吸功能,判斷患者的手術耐受性。(2)心理護理:給予心理支持,增加溝通,盡量讓患者維持快樂心情,預防情緒變化,告知排解壓力的正確方法,以消除其緊張、憂慮等情緒,以此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診療工作。(3)健康教育:評估患者接受知識的能力,采用口語化方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方式與其交流,并向其講解疾病發病的原因、手術治療的基本流程以及相關注意的事項,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訓練,術前按照規定禁食、水[2]。(4)體位護理:提醒患者術后注意休息,協助患者取正確體位,預防創口撕裂;每2h幫助患者翻身一次,以防壓瘡。(5)疼痛護理:準確評定患者的疼痛等級,視其疼痛程度給予疼痛護理,方法包括轉移注意力法、按摩法等,必要時遵醫囑用藥,用藥后詢問患者感受,再次評估其疼痛程度。(6)其他護理:給予吸氧,聽診兩肺呼吸音,有異常立即處理;提醒患者時不時擠捏導管,確保管路順暢,同時注意引流液變化;確保無菌操作,及時更換敷料,注意有無滲血,預防感染;給予咳嗽指導,以減輕傷口疼痛;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強化出院指導,提醒患者避免高強度運動,注意營養攝入,定時復查[3]。
(1)疼痛程度對比,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展開評估,共10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強烈[4]。(2)護理滿意度對比: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N×100%。
選用SPPS19.0系統,計數、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x2、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對比兩組護理前的VAS分值,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組B護理后的VAS分值低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VAS評分對比(±s,分)

表1 VAS評分對比(±s,分)
分組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護理組A 60 5.6±1.3 3.5±1.0護理組B 60 5.7±1.2 2.2±0.6 t值 - 0.34 4.15 P值 - >0.05 <0.05
護理組A的護理滿意度是86.7%,護理組B是98.3%,護理組B高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胸外科患者因為病癥嚴重、緊急,且治療周期較長,使得患者常會因為擔心身體健康問題及經濟壓力而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進一步影響其生活質量。手術是胸外科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因其耐受程度較低,會擴大疼痛感,長期處于疼痛狀態下的患者,其睡眠、情緒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生活質量大大降低,這對疾病的康復是非不利的,甚至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5]。所以,有必要加強胸外科理,以緩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不良心理。
本文對比分析了常規護理服務與優質護理服務在胸外科開展過程中的效果,研究發現,護理組B的VAS分值低于護理組A,且護理滿意度高于護理組A,由此可知,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質量優于常規護理服務。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優質護理服務要求護士秉承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服務與幫助的護理理念,注重患者的個體服務需求,力求通過各種措施滿足患者需求,以讓患者獲得更舒適、貼心的護理體驗,能夠在醫院享受到“家”的感覺,所以可大大提升護理質量[6]。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胸外科的實施效果理想,可緩解患者疼痛,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