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洋,嚴明琦,康 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 200025)
CICU主要收治的是心臟外科重癥患者,患者經手術治療后,仍需要持續進行監護,直至其生命體征穩定后,方可轉至普通病房。在CICU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同時,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并考慮到影響患者情緒的相關因素,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予以調節[1]。本研究以我院CICU 2017年5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200例心臟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治療恢復期間的兩種護理干預方法以及對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CICU 2017年5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200例心臟外科患者,本研究已征求以上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背景音樂組(100例)和降噪耳塞組(100例),各自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57/43,最高齡75歲,最低齡34歲,平均年齡(52.6±5.2)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53/47,最高齡74歲,最低齡32歲,平均年齡(54.6±4.7)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進行護理干預前監測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態,觀察并記錄其HR、RR、BP指標及心理狀態的評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觀察組應用背景音樂療法,即由音樂治療專業教師和臨床醫療研究專家共同參與,精編CICU專科的背景音樂曲庫,通過CICU內的音響設備,由中央控制系統統一調控,將音樂音量調控在50dB上下,播放2h左右。對照組患者則佩戴降噪耳塞。經干預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態及心理狀態的變化,了解其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x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體征狀態觀察(±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體征狀態觀察(±s)
注:干預前后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觀察組(n=100)干預前 89.48±9.25 127.76±13.85 85.74±12.55干預后 80.74±10.34* 115.94±12.61* 80.75±11.36*干預前 89.15±8.85 126.22±12.04 85.39±12.77干預后 70.44±9.15*# 106.52±9.68*# 75.85±9.16*#對照組(n=100)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狀態和心理狀態(±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狀態和心理狀態(±s)
注:干預前后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呼吸頻率(次/min) SAS評分(分)觀察組(n=100) 干預前 25.24±1.96 58.44±4.12干預后 17.93±1.54*# 38.02±2.63*#對照組(n=100) 干預前 25.18±2.18 57.75±3.64干預后 20.85±2.06* 46.49±2.92*
在CICU患者的治療恢復期間,需要加強對風險因素的防控,尤其需要警惕患者的情緒干擾因素[2]。CICU患者對于自身的病情存在擔憂和顧慮,同時受到CICU內噪聲的影響,容易產生負面情緒。CICU內的噪聲主要來自監護儀器和各類設備,無法予以關閉,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降噪耳塞和背景音樂療法均可作為選擇[3]。使用降噪耳塞,能夠降低患者聽到的噪聲分貝,減少噪聲的干擾和影響。背景音樂方法則是通過播放音樂,刺激患者的聽覺中樞,進而緩解噪聲的刺激和影響[4]。該方式可通過音樂對患者的生理功能產生影響,促進乙酰膽堿等有益的化學物質釋放,且可使患者心率減慢、心肌血液循環增強、心臟負荷降低,同時還可發揮擴張血管、調節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功效,進而可有效的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穩定[5]。與此同時,CICU內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還具有抑制痛覺中樞的作用,幫助患者放松身心,釋放壓力。相比于降噪耳塞,背景音樂療法能夠更好的改善CICU患者的身心健康[6]。
綜上所述,在CICU患者的護理干預中,背景音樂療法是一種良好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幫助其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