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北院,上海 201900)
選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有35例患者。這些患者經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晚期,并且患者可以正常交流。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51到77歲,平均年齡為(55.4±1.7)歲;腫瘤類型為: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49到78歲,平均年齡為(56.3±1.3)歲;腫瘤類型為: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等一般資料方面無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的僅是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包含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與生活護理等。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包含:第一,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之后初步評價患者的病情,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及家屬進行良好溝通,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規劃。在患者同意的基礎上,患者與家屬需要參與到護理工作中,提升護理效果。假如家屬要求對患者病情保密則不需告知患者病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第二,住院評估: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掌握患者的需要與心理情況,給予患者人文關懷;第三,心理支持:通常晚期腫瘤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之后,對生活失去信心,存在失望、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要尊重患者,從而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此外,家屬需要多陪伴患者,消除患者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信心。影響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心理護理不到位。心理護理也是人文關懷護理的重要內容,護理人員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可以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保證患者情緒的穩定性,從而提升質量效果;第四,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掌握患者的疼痛情況,依據醫囑給予止痛護理。在護理時需要主動關心患者、傾聽患者的需要,給予患者體位護理、藥物止痛護理等;第五,親情支持:這也是人文關懷護理的重要內容,其對于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況有著重要意義。晚期腫瘤患者都期望可以與親人度過最后的時光。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溝通,使家屬可以盡量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患者。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心理的改善情況,并采用David D·Burns博士設計的“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進行評估。在此表中主要包含了16個問題,沒有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在經過測試之后,計算總分,評估患者的抑郁程度:53到62分為輕度抑郁,63到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疼痛、焦慮、抑郁、食欲等方面明顯好轉,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一 兩組患者不適情況對比[n(%)]
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中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分別有29例、3例、3例,對照組患者中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分別有21例、5例、9例,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二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n(%)]
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護理時,需依據患者的需求進行護理工作。隨著經濟發展,各大醫院都開始采用優質護理,人文關懷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晚期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并無根治方法。給予晚期腫瘤患者人文關懷護理,雖然不能治愈晚期腫瘤患者,但是可以緩解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人文關懷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可以愉悅的度過自己的最后時光。研究證明,給予晚期腫瘤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滿足患者的精神需要及情感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本次研究證明,給予晚期癌癥患者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對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營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有著較大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