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


“最讓人留戀的,就是冬夜從圖書館出來,書包里的書晃晃蕩蕩,背后的光映得影子越來越長。回頭看一眼,這兒啊,就是我的大學。”
窮也要窮出不一樣來
“西北大學”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聯想到略顯荒涼的大西北,認為我們是一所“黃土” “沙漠”中的學校,也因此嚇退了不少高三的學子。不少外地懶得百度的同學也都誤以為我們學校是坐落在甘肅或者寧夏。外出就業時,也會遭遇一些尷尬,最常被問到的是“就讀于美國的西北大學還是中國的西北大學”。
事實上,我們學校是在陜西省西安市,就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就是擁有肉夾饃臊子面涼皮的美食之城的西安,就是抖音上的“網紅城市”西安。
即便是在西安,有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打車告訴師傅去“西大”,司機師傅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西北工業大學”而不是“西北大學”。大家對這樣的情況早已習以為常,一般最后都會自嘲“我們校訓就是公誠勤樸”,因而,樸實低調便成為了我們的標簽。
樸實,翻譯過來,就是“窮”嘛。百度“最窮211大學”,就會彈出來西北大學,它每年的財政預算,在“211”高校中幾乎算最少的,比起沿海很多普通高校都要少。它不在部屬有國家撥款的5所陜西高校之列(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經濟并不算很發達的西安,同城的兄弟學校又眾多,得到的經濟支持就更少了。
我們沒有華麗的大門,也沒有壯觀的教學樓、漂亮的學生公寓,連地質系門口幾億年的化石,也沒有博物館可以保存,只能堆在那里風吹日曬。
盡管窮,但我們的學科建設卻完全沒有落下,在201 7年1 2月發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6個學科排名前十,拿到了省屬“211”高校中第二好的成績。排名出來后,全校師生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喜悅。
這可不得不歸功于咱們學校領導的英明神武了。
雖然我們窮,但是我們不能窮教育呀,所以西北大學的資金投入在基礎建設上雖然少,但是在學科科研建設上可從不吝嗇。
雖然我們窮,但并不會窮學生。西北大學對每位畢業生都很大方。學校會送給每位畢業生一塊鐫刻有姓名的藍田玉印章,藍田玉“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質樸品質也成為了學校和學生之間維系的紐帶。
畢業后,西北大學的畢業生們也把這份樸實帶去了全國乃至全球的各個角落。每當我看到畢業照和刻有自己姓名的藍田玉印章,強烈的歸屬感便迅速滋生出來。
“老鄉,我們聊個天吧”
關于教與學,西北大學一直在探索它的平衡點。
從課程設計來看,西北大學與其他高校一樣,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設計了豐富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并從管理上督促文理藝體的全面發展。針對不同的課程類型,考核模式也多種多樣,包括傳統的閉卷考試、開放性的結課論文、實操性強的課程設計等。近年來,學校還在嘗試更多的創新,逐步推動“完全學分制改革”。2018級的學弟學妹進來后,可以完全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老師,同一個班的同學,學習內容可能有很大的區別。
我大學的專業是網絡與新媒體,這是個比較新潮的專業,用互聯網行業的話來講,就是“風口上的豬”。我們的課程安排,既有傳播學教程、新聞學概論等基礎課程;也有電視節目制作、攝影與鑒賞等實操課程。
我最喜歡的是實操課程,印象最深的—次,是我們班集體前往安康市石泉縣進行拍攝作業。不同于以往,大家到了當地,就拿出三腳架、單反、鏡頭,到處物色景點,準備開拍。那一次,攝影老師居然讓我們先去和當地的居民嘮嗑。雖然不知老師用意,但我們就直接上陣了,平時嘴皮厲害的搭訕起來特別容易,平時嘴笨的一邊做心理建設一邊硬著頭皮上。
很神奇,聊完之后,大家了解當地風俗民情后再去拍攝,拍出來的東西就多了一些意味。而且自己的交際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要知道,這其實是做記者很需要的—種能力。
這種多樣的課程組合中,老師的身份也有著微妙的變化。他們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問題的提出者,還是問題的討論者,項目的合作者。
大二時,我參加了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有幸得到了副院長韓雋教授的指導。在整個項目進行中,韓老師一直鼓勵我們小組成員去探索,并在論文撰寫中給予我很多針對性建議。這段經歷,也成為了我本科階段最為珍貴的一段回憶。
西北大學的選修課程設置,真的讓人快樂到想要起飛。
在這里,我安利給大家一個“攀樹課”,這門課是體育選修“戶外運動”課程的一種,選了它,除了能體驗與平地不同的視覺感受,觀察多樣的生態系統外,還能促進“樹冠層研究”的發展,奇妙不奇妙?選這門課的男生,大多其實是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體驗一把回到兒時的快樂。這只是我們學校“腦洞大開”的選修課中的一門。更多的,就留一點懸念,等大家來了自己去探索吧。
連食堂都為你操碎了心
高中時,我總在幻想“大學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小說里的大學是一部疼痛青春,熒屏中的大學是一部熱血青春。上大學后才懂得,每個人的青春都不同,但同樣精彩。
來到西北大學,你可以擁有“五星級”生活體驗。雖然我們“窮”,但“再窮不能窮學生”,人性化是學校秉承的宗旨。宿舍樓下配備有吹風機,可以早起洗頭后清爽出門。東西兩個食堂,提供了豐富的餐飲選擇,別看我們只有兩個食堂,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甚至專門設有低油少鹽窗口,為減脂的同學操碎了心。
校外的小吃街是學生們的深夜食堂,忙了一天,總要給自己一些犒賞。每棟宿舍樓還設置有通宵自習室,可以讓學生們安全、合理地去利用每一段時間。
現在再回想大學時光,因為太過美好,時間流逝得快了些。
在校時,我的日常安排總是非常緊湊。白天上課,傍晚去訓練場做排球訓練,訓練完和隊友提著澡籃子去南門外的村子里洗澡。回宿舍前,一定會外帶—份麻辣拌,再配上—個土豆片夾饃,學生的陜樂就是那么簡單。
傍晚的西大最浪漫,西邊的落日沒有任何建筑阻擋,慵懶的光可以鋪滿整個操場。在操場上約會也好,運動也罷,總是不辜負這一輪夕陽。西北大學,一定是畢業生想再回去的家。
推薦專業
A
經濟學
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
盛產經濟學家
如果你擅長數學,夢想畢業后進入日進斗金的金融機構,經濟學專業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西北大學里,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也會把經濟學作為雙學位的選擇,似乎經濟學有彌補專業底氣的神奇功效。不過還有一個原因是,西北大學的經濟學很有名。
西北大學的經濟學專業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本科設有經濟學基地班和經濟學專業(現為數理經濟實驗班——招收理科生),如果你想讀經濟學,西北大學的性價比是很高了,分沒有太高,但是專業實力卻是實打實的強。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理論經濟學拿到了西部第一、全國第五的好成績。這里還盛產經濟學大佬,比如張曙光、張維迎、魏杰、劉世錦等。這樣出去侃大山的時候,說起自己的專業自己的校友來,自我膨脹也很有底氣的,有沒有?
B
考古學
與北京大學并列第一
走出了考古行業50%的人才
《盜墓筆記》《老九門》等影視作品的熱播,又一次將考古學專業帶熱。
《盜墓筆記》中的故事情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古學家的工作狀態,除了歷史學科涉獵廣泛,還要擁有細心、耐心、有好奇心。真實的考古工作中可沒有電視劇里那么多的“怪物”。盜墓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共同點是對文物“兩眼發光”,不同之處在于,盜墓者是為了錢,考古工作者則是守護珍寶。
不少人對考古學專業有誤讀,我們絕不僅僅是找古跡那么簡單。我們可以在拍賣行做鑒寶,或者從事科研,甚至可以當歷史老師。
西北大學的考古學專業有多厲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科班出身的從業人員中,有50%是從西北大學畢業;全國的考古隊長,有三分之二是西北大學的畢業生。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考古學專業拿到“A+”,與北大并列第一。
C
地質學
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的搖籃
你以為地質學就是挖礦嗎?其實它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地球。人們又是靠什么途徑跟地球打交道呢?靠巖石。
地質學放眼于包含軟流圈和大氣圈在內的整個地球,但主要的研究對象卻是巖石圈。道理很簡單,其它圈層的運動演化信息,只有在巖石囤中才能保存下來。
我們雖看不到億萬年前的地球光景,但卻能在巖石圈中找到蛛絲馬跡。
學習地質學專業,你不僅需要懷揣—份熱愛,也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因為地質不同于其他專業,沒去過野外你就不算地質人。這個專業的課程很有趣,有許多野外探測的機會,去周口店、西藏、云南等各類巖石地貌獨特的地方,幾乎人人有份。
西北大學的地質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也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你若想學習地質學專業,這所學校不會令你失望。畢業后,勝利油田、長慶油田、甘肅省地礦局等單位和礦業、能源等行業都是畢業生不錯的選擇。
西北大學招生小貼土
◎總分相同時,理工、文史錄取不一樣
已經投檔的考生如果總分相同,理工類將會依次比較數學、語文、外語成績;文史類則依次比較語文、數學、外語成績。誰的對應科目分數更高,就會被西北大學優先錄取。
◎第一志愿選西大,就有機會拿大禮包
西北大學每年會大方獎勵第一志愿報考西大,同時成績優秀的新生。不僅能拿獎學金,甚至可能學費全免;還能自己選擇知名教授當導師;留學和保研等方面也享有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