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隨著人工智能的展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想象不到的巨變。5G+AI=超級互聯網,CPU\GPU的計算能力、內存大小和通訊速度都成百萬倍地增加,人類就從超算發展到了超鏈,超鏈就發展到了超網。超網是超級互聯網、大數據、跨界、社交、區塊鏈——一切皆有可能。
在一個波瀾壯闊的科技變革時代,最真切的成本莫過于那些看到未來市場格局將會發生怎樣變化的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格局戰略,看到未來格局的人就會離開。 “資產=所有者權益+債務”,而資產增值的公式則應該是“格局戰略+未來市場應用”。格局來自于我們對未來的看法,但在很多人那里,格局只是今天賺了多少,成本減少了多少。他們不是具有大格局的人,眼界視野自然也有限。
中國電影產業的新底層邏輯之二是流量變現革命。將“流量變現”說成底層邏輯是因為在未來的萬物互聯中,數據流量必然是最普通的生產資源,現在票房是610億元,加上非票收入(平均占票房收入的14%),譬如85億多元,也才700億元不到。在2018年觀影18億人次的基礎上看院線的這點收入,把數據流量“再商業化”一定是題中之義。底層邏輯的意思便是,成功的流量變現應該是院線影城經營的常態。流量變現已經不僅是跨界整合營銷,而是流量互導,在不同消費領域和商業業態之間互導,它將是互聯網時代普遍通行的財富管理模式。流量變現=財富管理,如此底層邏輯支配的社會,生產力必然極大解放。
新的財富管理觀念會在當下大行其道。通俗的認識是:所有創新端口都在等待流量的到來。電影市場本身自帶流量,但如果沒有新財富管理理念,就會是自帶流量的傻瓜。過去人們也重視財富管理,譬如管理通貨膨脹等。不過今天對財富的認識或者定義也已經有了新的理解,財富究竟用什么來管理?控制金融嗎?No。今天的財富管理首先在于知道財富在哪里。互聯網時代,財富都在數據流量中。中國古人說財富是四時賜予的。資本主義說,財富是技術加管理贏得的。今天人們開始知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財富。
中國電影產業的新底層邏輯之三便是顛覆。它是不言自明的。有這第三類底層邏輯思維的人和團隊,會把自己的使命全部放在“降維打擊”上。《流浪地球》好就好在其證明了中國人可以在很高的高度重新認識電影面對的世界。很高的高度不是說題材是整個太空、外太空,而是太空都可以改變、毀滅或者逃離毀滅。那么今天所有互聯網、大數據、流量變現、人工智能、去中心化之下的固有現實,難道就不會被頃刻間顛覆嗎?或者新一代人就是為著顛覆而生而來到這個行業。
相比其他實體,院線影城之所以還能茍延殘喘,不過是因為整個電影行業還相對有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社交屬性,有著社會需要的跨界整合可能,譬如影城就可以開展健身、餐飲、閱讀、約會、親子活動等形式的經營。那些懂得廣開門路的經營者是可以這樣增加收入的,在檔期好、影片好、節日期間的時候,這種將影城作為流量變現平臺的做法,正好為成本變現創造了最好的機會。
懂得這樣運營的管理者就是目前院線影城行業中的優秀管理者。但是對于整個產業和行業而言仍很不夠,因為個別人的聰明能干不代表整個行業發生了本質改變,不等于整個院線影城行業發生了大格局的轉變,更不能就此說中國電影院線的平臺發生了質的飛躍,一種與超網聯系緊密的生產方式已經在這個產業和行業當中誕生。
期待中國院線業誕生新的平臺方式,而只有像普通手機飛躍到智能手機,我們才能認定它是全行業性質的顛覆。非如此,院線影城的成本變現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
如同手機已經智能了一樣,院線影城應該是“超網”了。打造超網時代的院線影城一如生產智能時代的手機,只不過院線影城不能叫智能院線影城,但時代的變遷理念是一樣的。超網不是靠幾個能人想點子就能搞活并完成的,它是系統工程,是一個新的業態以新的軟件排山倒海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