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筆者最近在觀察一些國外的綜藝真人秀,比如舞蹈節目。在所有節目品類中,舞蹈節目可以說是僅次于歌唱類節目的大類別了。英國BBC的《Come Dance Strictly》是我接觸的第一個有影響力的舞蹈節目,這檔節目的要點是星素搭檔,一個明星搭檔一位素人。該節目模式很快被復制,國內的《舞林大會》就是模仿的成功范例,它精準地抓住了節目成功的重要要素。盡管這一要素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要做好,也確實不容易,僅就選角一點來說,不僅要選受觀眾歡迎的,還要選有故事的。不過只要重點要素抓到了,節目成功并不困難。
后來,也有不少人模仿國外跳舞類節目,打造中國版本,但遺憾的是很多節目并沒有找到原節目的成功要素,抄了不少卻沒抄到點子上,節目的娛樂性、可看性都不強,最終淪為“半吊子”節目。也有很多節目雖然知道原節目的核心要素,但是制作的時候缺乏思考,或者也缺少運氣,制作出來的節目沒什么收視率,成為失敗案例。但是如果對所有成功的舞蹈節目進行集中分析、考察,你一定會發現,它們一定是找到了節目成功的關鍵要素,如娛樂性、故事性等。當然,說到具體是什么娛樂性、故事性,還需沉下心仔細觀察。很多節目就那么一個賣點,但是一旦掌握,真的就能將觀眾牢牢抓住。
所謂秘訣就像小吃店里的秘方一樣,可能只是一個小細節,就決定了這個產品是“網紅產品”還是平凡的“普通貨”。
說回舞蹈節目,很多節目重視的是舞蹈類型,比如廣場舞、拉丁舞,或是體育舞蹈。毫無疑問,這些舞蹈本身都具有較高的人氣,但是專門做這些舞蹈的節目都不太成功。比如廣場舞,真是為難死了電視臺的制作人,明明是很火的東西,為什么做成電視節目就沒有收視率呢?曾經有制作方試圖提升廣場舞節目的娛樂性,將大媽們拉到國外的城市廣場,結果除了引發一場笑話,并沒有獲得收視率上的回報。說到底,還是制作方沒有找到節目的娛樂性、故事性,以及真正的收視要素,只是用攝像機轉播了大家習以為常的街頭廣場舞活動而已。其實,國外也有一些類似的節目,同樣是廣場舞,他們就會想到用“快閃”,用經典,用那些能夠吸引觀眾看下去的方式來演繹。
在前幾期的專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節目制作的工匠精神,并舉了一個用環繞照相機拍攝“時間子彈”來表現舞蹈瞬間,以360度環繞視角吸引觀眾的節目的例子。這檔節目利用了攝影史上一個很少用到的技術,并將這一技術做到極致,舞蹈常見,但是以這樣的方式看舞蹈確實難得一見,于是這檔節目火了。最近看到另外一檔國際知名節目模式公司創作的舞蹈節目,也采用了類似的方式,用高速攝像機拍攝好看的慢動作,但是他們用慢動作來干什么呢?節目找到一個點,就是跳舞要跳到多人如一人,要跳到反復跳都能如一,講求的是“神同步”這一網紅名詞。該節目可以說真正抓到了網紅時代的娛樂看點,抓住了網民們的眼球。這樣的節目做出來自然受歡迎,娛樂性、故事性、可視性都非常棒。有了這樣的模式要素,自然也就可以全世界推廣了。
這幾年,我們電視熒屏上好看的綜藝真人秀不多,節目制作人們也經常會抱怨各種各樣的限制,如預算經費、藝人、廣告客戶、時機等等。但是真正的好的節目制作人應該經常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研究到位,找到節目的真正高收視率要素了,是不是找到合適的方式將自己擅長的技術應用到節目中,講好故事了。成功一定有原因,好的節目也真的有套路。把這些套路研究清楚,離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