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萌
摘要:我國城市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城市總體規劃將在城市發展的戰略指導和剛性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城市總體規劃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對城市發展模式進行的一次深刻思考和創新探索。也是我國城市總體規劃轉型實踐的先行者。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為未來城市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市規劃轉型;措施
1 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底,我國城鎮化率為57.35%。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空間的高速增長,城鄉規劃采取的是依賴增長擴張為基本導向的路徑,“增量型”、“藍圖型”是這一時期規劃的主要類型。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在經濟增長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全面轉型。隨著城市的轉型,對城市發展起引導和調控作用的規劃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和轉型。
2 新型城鎮化的概述
2012年12月黨中央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城鄉發展理念。打破了以往傳統城鎮化發展的思路,生態文明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被引入到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在城鄉規劃建設的整個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城市、鄉鎮以及鄉村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城市、鄉鎮、鄉村能夠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當黨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理念時,社會各界都高度的重視,對于新型城鎮化規劃發展模式來說,必須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鄉協調發展、互促互進”。除此之外,有效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推進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變也是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并且在新型城鎮化規劃發展過程中還需要體現出集約、低碳、綠色等特色,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新型城鎮化的城鄉規劃的轉型目標
3.1 實施城鄉規劃的轉型觀念必須要注重以人為本
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實施中,讓人的主體地位回歸到城鄉規劃中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環境更加健康儼然成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本目標。這就要求有關部門的規劃設計人員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責任,在規劃設計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分析和研究社會民生問題作為重點去對待,對工作中注重的側重點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3.2 城鄉規劃中注重促進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
政府為了實現空間資源配置的完整無缺,尤其要讓城鄉規劃注重促進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首先,規劃人員的視角要從注重中心城市的發展轉變為注重區域之間的協作以及不同類型的城市與鄉鎮之間的協調和發展;其次,我國的城鎮化需要從城市優先發展的城鎮化向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轉變;第三,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在進行城鄉規劃轉型的工作時,都要注重內部環境的提升和優化。
3.3 城鄉規劃應實現其價值觀的多元化
我們的規劃設計不只是要注重經濟文化的發展,還要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實現其價值觀的多元化。另外,在規劃設計中,還要讓主導模式向著存量的規劃進行轉變,國家對城鄉規劃的調控以及自然環境的制約愈加嚴峻,我國城市和鄉村的發展都要改變以往的高消耗、大手筆,實施更加內斂的、節約自然資源的形勢和手段,并大力控制城鄉的增量和存量,同時加大對其利用的程度。
3.4 城鄉規劃的轉型方法更加精細化
我國城市建設的問題愈發復雜,建成的城鄉環境也更加趨于成熟。面對著這些,我國城鄉規劃的轉型工作要改變以往傳統的粗獷的工作方法,讓轉型規劃逐步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在轉型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對農村存留的土地進行充分的整理和利用,對城市以及鄉村的文化和歷史的價值重新考量,并詳細分析和研究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對一些優勢的自然資源要重新進行整合和判斷,以便于充分提升城市的功能,也讓鄉村的生活品質得到大力改善和提高,讓轉型規劃實現多元包容,并能重塑城鄉的特色。
4 城市規劃的轉型策略
4.1 豐富規劃編制內容
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其城市規劃大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重視物質、重視經濟、重視環境、重視社會規則、重視生態、重視文化。就發展狀況來說,我國正處于第三階段向第四階段的轉型過程,具體的,我國的城市規劃可以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總體規劃包括城市規模的確定、性質的確立、發展方向的定位,以及土地的綜合利用。而詳細規劃主要是依據總體規劃的內容,對城市進行分區,對建設項目作出安排,其重視的主要是規劃中的細節問題。很明顯的,我國的城市規劃并沒有對社會問題的考慮,也沒有對文化的研究與調查,因此我國的城市規劃必須要豐富內容,重視社會規則、文化規則和生態規劃的建設。
4.2 優化外來人口規劃
首先,城市管理者與規劃者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政策,規范外來人口的工作和生活行為,同時,保證其在城市中的工作安全以及勞動報酬保障,使其更加熱愛工作的城市,積極的為城市建設貢獻力量。其次,應該健全外來人口聚居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保障,讓其可以切實體會到城市建設的成果,產生自豪感。此外,應該盡可能給其提供受教育的機會,豐富他們的生存技能,提高他們的素質,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建設工作當中。
4.3 加強城市文化與城市特色規劃
4.3.1 文化事業與公益文化的建設
城市的文化不僅僅是體現在建筑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居民工作生活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形態。對此,文化規劃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加強文化事業以及公益文化的推廣,著重體現居民的文明風尚和精神觀念。
4.3.2 保護城市文化資源
歷史建筑、自然人文、風俗傳統,這些都是最能代表一個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資源,但是,因為城市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經濟利益的驅使,文化資源大量被破壞,導致城市特色的流失。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加大文化保護力度,還可以設立文化保護組織,專門負責文化資源的保護。
4.3.3 協調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
文化產業的建設與城市的發展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城市要發展,就必須建設好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建設,又會阻礙發展的相關速度。對此,應該正確認識城市發展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以文化促進發展,以發展推動城市的文化建設,二者相互支持,構建新的文化發展結構。
4.3.4 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現代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城市要想規劃好文化特色,必須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使其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發光發熱,在建設中最大限度的展現城市的文化內涵
4.4 平衡社會極化現象
第一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從教育及社會宣傳多方面著手,全面樹立人們正確的、良性的價值觀。第二點,推行就業新觀念。鼓勵年青人樹立新型的、更加適合社會發展的就業觀念,在工作中不斷尋找自己的價值。鼓勵創業,支持新型企業的發展,豐富市場結構。第三點,應該健全相關法規,為低收入、低素質、病殘等人員提供更好的進步和發展機會,幫助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第四點,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例如:醫療保險、就業保障、勞動保障等等,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5 結語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城鄉規劃轉型。現階段城鄉規劃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修改,隨著人們不斷的意識到城鄉規劃轉變的重要性,正在積極探索新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法,打破了以往傳統的城鄉規劃思想,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有效的確保了城市環境,并且使城市功能得到了完善,最終實現城鄉規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丹,何永.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生態導向的城鄉規劃變革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16(07)
(作者單位:齊河縣規劃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