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黔軍
摘要:建設基于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實現本地化便民綜合服務,如互聯網充值服務、二維碼乘車等,通過互聯網、O2O的業務模式充分拓展城市一卡通的線上業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移動互聯網服務。
關鍵詞:移動平臺;互聯網充值;二維碼乘車
一、項目背景
蚌埠城市一卡通自正式運營以來,逐步建立起柜面網點、合作充值網點、合作網上充值等多渠道的服務體系。業務開展過程中,市民在卡辦理、充值、應用等領域中提出了各類需求。隨著全國一卡通業務的發展,業內通卡公司已逐漸從以卡為核心業務發展模式向信息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轉型。蚌埠城市一卡通目前還處于基于線下服務的運營體系,需要向線上全方位的業務服務體系來轉型。為了更好的服務市民,公司計劃建設基于“互聯網+”服務一卡通移動平臺,實現全方位的移動互聯網服務。
二、需求分析
隨著蚌埠城市一卡通業務不斷發展,一卡通應用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對一卡通運營公司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同時,在一卡通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1、隨著業務的發展,網點的服務效率已不再滿足持卡人群的日益增長,廣大市民不斷反映一卡通充值不方便、網點分布不夠均勻、網點等候排隊的市民多、花費時間長等問題。
2、柜面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容易造成工作出錯。繁忙的勞動強度使得柜面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業務時,容易混亂,如找零出現找多或找少、卡片業務流程操作不正確等。
3、以卡介質為核心應用的一卡通平臺只提供線下服務,沒有基于互聯網平臺提供線上服務,使得其服務范圍、時間、對象上都受到限制,導致應用內容不豐富、服務能力不足、用戶體驗較差,制約了一卡通業務的拓展。
通過基于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的建設,可以為市民提供各類有特色的應用服務,有效提高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和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市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設,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三、建設目標
建設基于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實現一卡通線下業務向線上業務遷移,如互聯網充值、二維碼乘車、線上圈存線下補登等服務功能。后期將逐步引入和迭代多樣化的城市生活服務應用,如互聯網金融業務、生活繳費等服務和特色業務,并逐步融合政府公共服務和征信大數據應用。
1、一期實現目標
本期(一期)項目分兩個階段:
(1)一階段(2018年12月——2019年5月)
主要建設手機客戶端核心充值業務,與微信公眾號預充值、查詢推廣服務,建設互聯網前置系統,實現卡內余額查詢、充值、明細查詢等功能,并打通手機客戶端與公眾號的聯絡。
(2)二階段(2019年6月——2019年10月)
主要建設公司門戶網站,實現PC端的查詢、業務宣傳等功能,以及實現乘車自有碼功能,為持卡人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并優化現有產品,提高用戶體驗及財務收益。
2、二期建設目標
在一階段的基礎上建設互聯網綜合服務運營管理平臺和應用子系統,實現市民網上水電繳費、交通罰款繳費、交通出行、旅游服務、公益眾籌、金融理財等便民和差異化服務。
四、平臺建設的內容
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通過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補登終端等多方式為持卡用戶實現移動互聯網綜合服務。以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PC端、補登終端為用戶載體,搭建服務平臺,并將前期分散的業務形成有機統一體,做到風格一致、功能互補,實現查詢、充值等基礎功能形成與持卡用戶的交互接口,匯聚客戶信息、宣傳公司形象、推送服務理念等。具體工作如下:
1、平臺功能:主要包括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PC門戶網站、補登終端。搭建蚌埠“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框架,以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補登終端為用戶入口。
(1)手機客戶端系統(含安卓系統和 IOS):卡片圈存、卡片預充值、乘車二維碼生成、查詢余額、查詢記錄、用戶卡片綁定/解綁、服務網點查詢。
(2)微信公眾號:卡片預充值、充值記錄查詢、宣傳內容、借助第三方商城進行售卡。
(3)門戶網站:支持 PC 端用戶通過蚌埠城市一卡通門戶網站,對基本業務及資訊的查詢。
(4)補登終端:進行實體卡的補登圈存業務。
“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主要對互聯網服務業務和平臺內容運營進行管理,包括提供互聯網前置系統。將通信接入、交易處理、安全服務、交易輔助和異常處理服務、業務管理平臺等基礎功能建設完畢,為互聯網線上業務的開展奠定基礎。
2、接口預留:平臺建設中要預留相應功能接口,以便支持后期蚌埠城市一卡通業務拓展需要。
五、建設原則
蚌埠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服務移動平臺,設計應遵循快速統一接入原則,強大的多業務控制,靈活的計費策略等;平臺設計不僅要強調架構的合理,功能的豐富,同時也應通過合理的軟件設計,來支撐復雜的商業模式,并通過合理的技術手段實現性能優化。
1、水平化的平臺架構為核心,SP和應用的接入只需要極少的軟件修改就能夠快速接入,開展業務。
2、遵循業界認可的數據業務接口標準和流程標準,接口體系結合IT產業成熟技術標準,以http,socket,webservice等接口標準為指導,圍繞業務平臺性能進行平臺設計。
3、平臺的設計是面向運營的,平臺全面滿足業務功能、業務流程的需要,商用性高,充分保證平臺的可運營性。
六、建設要求
蚌埠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工程建設的總體技術路線如下:
1、支持多種應用模式
平臺的周邊應用分為已建應用、在建應用、新建應用三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應用要依據業務應用環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2、支持邏輯集中和物理集中相結合的應用管理方式
蚌埠城市通卡互聯網應用有邏輯集中和物理集中兩種。具體實施中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3、基于層次框架模型
系統層的支撐平臺,必須要做到非常強的可擴展性,因此框架層次必須非常清晰,層和層之間應該避免直接依賴,便于每一層的升級和分布式部署。
4、支持面向服務架構
架構設計應減少各個應用系統之間的耦合程度,實現“松耦合、高內聚”的平臺目標,同時,可以方便地實現各個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是企業應用集成的發展趨勢。
5、基于構件化開發
隨著多層結構應用的日益流行,基于構件對象的開發技術也日趨成熟,構件作為集中處理各種復雜業務邏輯的應用單元,大大提高了軟件的開發效率。通過構件化開發,使系統對各地可能存在需求和流程方面的略微差異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通過系統管理員的配置即可輕松應對。
6、支持動態部署
系統應提供動態加載方式,實時監控各種業務構件和應用參數的修改時間,當應用程序或配置參數發生變化時,能夠自動編譯并加載更新以后的程序。采用動態部署,也可以大大減少開發調試的工作量,避免反復啟動服務器。
7、支持跨平臺應用
系統應具有重用構件的能力、統一的安全模式和靈活的事務控制,支持跨平臺應用。
七、平臺架構
基于城市一卡通的業務向互聯網多元化發展需要,本次系統平臺采用全新的架構設計,業務與服務分離,實現多模塊化,后臺業務靈活配置,傳輸路徑安全等特點。
八、結束語
通過建設基于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充分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及移動客戶端的普及和實體卡虛擬卡共存等特點,通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全面完成城市一卡通“互聯網+”服務移動平臺開發建設,實現一卡通線下業務向線上業務拓展,實現城市一卡通領域互聯網主流業務的進一步開展,體現一卡通“為民、便民、惠民、利民”的宗旨。
(作者單位:蚌埠城市通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