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壁畫藝術是公共空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作為環境和空間關系的連接物,是針對于某一特定環境和特定空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制作的,從而其與空間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文中論述了壁畫藝術在不同歷史時期公共空間環境中的應用類型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并展望未來,希望未來壁畫藝術能以更多樣的表達手法和新的內容應用于公共空間。
關鍵詞:壁畫;公共空間;歷史;發展
一、壁畫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
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早在史前就有在墻壁上作畫的記載,以前的壁畫多是在洞穴、石窟、墓室或是寺觀的墻壁,敦煌壁畫是中國佛教繪畫的一個代表系統,主要是表現宗教內容的,而漢代壁畫則是有不少是描寫生活的。古代壁畫作為一種載體,不僅僅有傳達審美信息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影響性,其所在環境與大眾的緊密聯系,創作者最大限量地用其傳達主人的意圖。對于我們來說,它是研究一段史實的考證,但對于以前壁畫制作者來說作品的可突破性不高,舊時壁畫藝術的存在形式還是較為單一,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種記錄。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壁畫已不再是單一形式的造型藝術,它早已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并有其特殊的藝術風格。壁畫應用于現代公共環境的諸多方面,離不開公共環境,是一種公共藝術,反之壁畫藝術也離不開公共空間,二者互相依托。例如近年來中國的地鐵上的壁畫藝術,北京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的浮雕壁畫、鄭州地鐵綠城廣場站的壁畫、南京地鐵2號線苜蓿站天頂壁畫等等。壁畫藝術都以特定的圖案存在著,有豐富空間、傳遞文化等作用。而當今的純裝飾壁畫則注重對建筑功能本身的理解,重視與現代環境空間的適應和裝飾,更強調美術自身形式語言的應用,在形式美感的處理上更為自由。藝術家們更自主的來裝點空間,直接的去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也使公共空間更為有趣。
二、公共空間中壁畫形態的多樣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壁畫藝術已不像從史前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那樣形式單一,到今天壁畫在空間中的形態也逐漸多樣,實到根本點往往是材質和手法的運用。因此,材料與手法的改變自然帶來了形式語言和樣式的改變。此外,不同的材料與手法,在不同的藝術情感的作用下,呈現出不同的審美與視覺意味,演繹著不同的視覺形態和語言樣式。促使壁畫形態多樣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空間的豐富,當今壁畫已經不僅僅存在于某一特定空間,而是隨處可見,由于每一空間的特定屬性,壁畫也存在著多樣性。作為巨型繪畫藝術,材料也非常豐富:
1.耐腐蝕不易損壞的材料,如各種石材、木材、玻璃等等,這類壁畫一般出現在戶外其建筑相輔相成。
2.有質地軟的編織類材料,如麻、草、線、紙、植物纖維等材料做的壁畫作品。如很多服裝店做的櫥窗設計,背景都用的是軟性質地的材料來制作壁畫裝點空間。
3.繪制類材料如礦物顏料、丙烯、油漆等等,是壁畫一直以來應用最多的材料。
4.新媒體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利用光投在墻壁上而形成一種畫面形式,廣義上來說也屬于壁畫的一種,配合聲光電的應用給人一種視覺和心靈上震撼的效果。
盡管材料多種多樣,但材料本身沒有任何情感,所謂材料的性情只是人們對材料認知時的情感共鳴。即當人們看到某種材料或觸及某種質感時所產生的共同心里感受。伴隨著社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將會更加細微的關注我們所生存的空間環境,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將會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當然壁畫的形式還會隨之不斷地創新。
三、壁畫藝術在公共空間的發展趨勢
面對新世紀,壁畫藝術該如何發展使其一直保持蓬勃生機是我們設計工作者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既不能脫離歷史和人民又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壁畫及公共藝術可能有這樣的狀態:
1.壁畫更注重材料的應用,注重材質自身的天然質樸的美感效果,達到與自然互相襯托。
2.壁畫藝術更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表達,深入人民豐富人民生活。
3.壁畫藝術注重與高科技技術的結合應用。
4.公共藝術和壁畫藝術更為融合,不是誰上強加于誰而是提前設計規劃好,兩者互相融合缺一不可。
5.公共空間在設計時應給壁畫藝術家留有發揮空間,其實二者之間的界限已逐漸模糊,只要表達了理念合理的藝術即是有價值的。
現在有很多壁畫已經在公共空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國家也更重視讓公共空間文化性,所以我呼吁藝術家們更多的應更主動的走向室外,把自己對藝術的見解普及到大眾當中。對于建筑設計師也是,在設計建筑外觀時可以把壁畫藝術融入其中,巨型的繪畫裝飾也會使建筑更加豐富。就像荷蘭藝術家特爾莫和米爾組合,他們喜歡現實主義的風格,經常在作品中放入對比性很強的元素,引發觀眾思考。他們把空間的墻面當作畫布,把作品繪制于公共空間之上,帶給所有人視覺享受,我認為這才是壁畫藝術在空間中的真正含義。
四、結語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們將會更加細微的關注我們所生存的空間環境,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將會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這種觀念豐富了公共藝術及壁畫的視覺語言與價值,所以多樣的表現手法和新的內容將是我們設計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編.中國壁畫(央美卷教學篇),2015:26.
[2]張延剛著.壁畫藝術與環境[M].安徽美術出版社:42.
[3]蔡濤編著.傳達空間設計(中青新世紀高等院校設計教材):57.
[4]薄松年主編.中國美術史教程.
作者簡介
惠馨(1997—),女,漢族,陜西西安,現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2016級設計系藝術與科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