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麥家小說在新世紀文壇中的創作可謂獨樹一幟,在“日常敘事”大肆盛行的時代,麥家卻另辟蹊徑,致力于特情題材的寫作,通常被稱為“新智力小說”或“特情小說”,這為當代文學的寫作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在麥家的作品中,他用“密碼”塑造了一個獨立的世界,用密碼意象和密碼思維去講述故事,使其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本文以麥家的長篇小說《暗算》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秘麥家密碼世界里的人性書寫,探究在“密碼”外衣下人物的悲劇命運。
關鍵詞:人性;麥家;《暗算》;密碼
作者簡介:卜令欣(1996-),女,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遼寧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8-0-02
麥家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但一直沒有在文壇上掀起水花,直到2008年,麥家的長篇小說《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他才開始在文壇上大放異彩?!栋邓恪返某晒Γ腥藭w結于其寫作題材的新穎,有人歸結于其敘述技巧的另辟蹊徑。誠然,這些不無道理。從《解密》、《暗算》到《風聲》,麥家都是以諜戰故事作為寫作題材,其作品中想象力豐富,敘述技巧奇崛而縝密。他的這些作品在與影視劇“聯姻”之后,有時候他便自然而然地與通俗小說家畫上了等號。但是,麥家的特情小說并非簡單的通俗小說?!栋邓恪窋⑹碌谋韺咏Y構與其深層意蘊之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面紗的背后麥家將人性的情感放在故事之中,將人性淋漓盡致充分地展現出來。
一、《暗算》中的密碼世界
麥家作品中的密碼,為我們打開了了解密碼世界的大門。在《暗算》中,作家對密碼進行了分類:“第一類是簡易密碼,……主要玩的是數字和文字的游戲;第二類是專業密碼,……一般情況下這種密碼都是由比較專業的數學專家設計的,玩的是復雜的數學游戲,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谌愂歉呒壝艽a,又稱語言密碼?!盵1]密碼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意象,它充分調動了大眾對于密碼世界的好奇心。
“紙上就慢慢地浮現出字跡來,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如同是有一只隱形的手在書寫,筆劃的先后秩序是被打亂的,但字卻是完整的,第一個字是‘茲接著又一個,一個接一個,就這樣,一個個字,就像幽靈一樣冒了出來……”[2]
麥家擁有挑起讀者胃口的能力,隨著字跡的不斷冒出,讀者對文書的內容愈發好奇,但紙上的內容在文章中顯現出來,成為了安在天與孫書記之間的秘密,讀者只能在閱讀后文時通過散發自己的思維來想象這篇文書的內容。這就是文中密碼的魅力,“密碼”將人們交流的信息隱藏在文字背后,只有具備權限的人才能看到“密碼”背后的真實內容,權限以外的人想要獲得信息就將導致爭斗。這種沒有槍林彈雨的智力的爭斗既豐富了故事性,同時也將讀者帶入到爭斗之中,滿足了大眾的閱讀快感和窺視欲。
《暗算》是一部直接描寫間諜情報部門的小說,小說由《序曲》、《聽風者》、《看風者》、《捕風者》構成,各部分之間看似獨立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堵狅L者》描述的是無線電偵聽者的故事,偵聽機構“701”遭到了無線電靜默,需要尋找一個“順風耳”來解決難題,安在天輾轉找到又瞎又傻的阿炳,阿炳在聽力上很有天賦,被帶到“701”后成功尋找到敵方電臺,立下了大功,成為了“701”的大英雄。《看風者》講述的是密碼破譯者的故事,有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的黃依依,有為密碼生為密碼死、為密碼瘋魔了的陳二湖?!恫讹L者》講述的是在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的故事,他們喬裝打扮,深入敵人的心臟,為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麥家在小說中,不止一次提到:“密碼是反人性、反科學的,因此破譯密碼有時不免會逾越理性的界限?!丙溂以谶M行文學創作時,不可避免地在密碼世界里對人的屬性進行了理性思考?!栋邓恪分兴茉炝艘慌蜗篚r明,性格生動的英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身份的多重性與復雜性,并融入了對人性的觀察與思考。
二、天才與瘋子
小說的第一部分《聽風者》描述的是“瞎子阿炳”的故事,在小說中,阿炳是集天才與瘋子于一身的人物。阿炳有著驚人的聽力天賦,他憑借一己之力破解了“701”的難題,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找到敵人消失的電波,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的身上也存在致命的弱點,他在生活上是一個弱者,沒有正常的理性思辨能力,他是活在自我認知世界的人,對事物有著固執的認知與判斷,對自己盲目自信。這使得只要是他認定了東西,他就會完全不容許別人質疑其權威。如“我”在第一次見到阿炳和帶他回“701”測試時:
這一回阿炳否定得很堅決,而且還很生氣地——越來越生氣,咬牙切齒地,最后幾乎變得像瘋癲了一樣地發作起來……罵著罵著,臉變得鐵青鐵青,渾身跟抽風似的痙攣不已。[3]
故事的最后,阿炳因聽出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而自殺,固執的阿炳無法正確地處理這件事情,他選擇死亡來逃避現實。天真的阿炳以為單純地和妻子睡在一張床上就可以有孩子,事實上阿炳是殘缺的,他沒有性能力,他的眼睛是瞎的,生活上的無知和生理上的缺陷成為他自殺的推手。
阿炳的悲劇是由其超于常人的天賦造成的,天才與瘋子往往就是一步之遙。麥家筆下的人物雖然有著特殊的才能和超凡的本領,但是他們又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這是作家在敘述英雄的豪邁事跡,只是這些英雄的故事以悲劇收尾。麥家筆下的阿炳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擁有超凡的意志和堅韌的品格,他是一位有缺陷的天才,他的死亡也并非為祖國和人民壯烈犧牲,他只是以死亡來逃避自己難以面對的現實,反抗妻子對自己的不忠,捍衛自己的尊嚴,這種形式的死亡更值得我們深思。
三、有問題的天使
黃依依,一個并不完美的“有問題的天使”,她既是留學博士、數學天才,又是一個風情萬種又生活放蕩的女人。黃依依是一個生性自由的人,她具有濃厚的小資情結,在“701”這個紀律森嚴的環境里,她始終無法融入。在別人夜以繼日茶不思飯不想研究密碼的時候,黃依依滿山谷跑,看閑書,捉小動物,摘野果子,反正跟個孩子似的,但是“701”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為主要準則的單位,最終她還是必須放棄一切個性,去迎合固有的標準,她的個人欲望經不起道德的評判,最終也只能自咽苦果。
在國家情報部門,不惜代價破譯密碼就意味著一切,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要無條件的傾向于密碼。黃依依是“特別”的,她追求戀愛自由,不管她愛上的男人是否有家室,是否也喜歡她,她只是追求她自以為的愛情。初到“701”,黃依依沒有辦法收獲愛情,她愛的人沒有辦法回應她的愛,為此,她自暴自棄,不顧流言蜚語和有婦之夫王主任混在一起,雖然黃依依主動在先,但是組織認為是王主任影響力黃依依的密碼破譯進度,給了王主任嚴厲的處分,撤銷了他的職務,開除了黨籍,將他送去了勞教所。黃依依為他求情,換來的是組織上的一個空頭承諾。同樣的,黃依依后來又跟張國慶混在了一起,在有了身孕之后強烈要求組織讓張國慶離婚,組織上沒有回旋的余地。黃依依就像手拿尚方寶劍的大臣,掌握著生殺大權的命脈。
“天使正在用不停地破譯一部部密碼這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她越發像個天使,我們只有越發地跟著她轉,而且堅信,跟著她轉不會吃虧的。”[4]
天使就是黃依依,最終張國慶還是離婚,組織上全然沒有考慮過張國慶離婚會給他的妻子和兒子造成什么樣的傷害,看似滿足了黃依依的個人要求,但實質上這是為密碼破譯服務,只要能破解密碼,組織上就會不惜動用一切手段。這不禁讓人感覺到悲哀,缺少人性的關懷,在這個環境中人會被密碼壓制的無所遁形。
四、生存環境的遏制
麥家的寫作有著自覺的人性意識,他說:“武功可以假,但是人性不能假。人要扎根在現實邏輯的土壤中,否則無論人物還是故事都會發飄?!盵5]《暗算》中塑造的“701”就是一個封閉的與世隔絕的情報機構,相對于普通大眾,這種機構具有神秘性和特殊性,這是普通大眾的認知盲區,正是由于這種認知盲區,讀者在閱讀時更想一探這不為人知的“秘密花園”。
作家在進行小說創作時將人物與環境、人物與人物、現實和理想諸多矛盾雜糅在一起進行立體化的展現,將人物置于復雜的環境之中加以塑造。麥家借用小說中的人物金深水的口吻說:“地下工作是世界上最殘酷又危險的職業,任何一個舉動、一個眼色、一滴眼淚、一個噴嚏,甚至一聲夢囈,都可能意想不到地出賣你,使你苦苦營造多年的一切毀于一旦,毀于一瞬間、一念間……”在這種極度扭曲的環境中,作家一步步對人性的善惡展開了敘述。陳二湖在和徒弟施國光破譯密碼時,施國光偶然間通過陳二湖的夢囈獲得了破解密碼的思路,在成功破解密碼之后,二人都認為對方才是破譯密碼的最大功勞者。陳二湖以為施國光是在保存他的顏面,為上報材料沒有施國光的名字而慚愧不已,直到死前還留下遺囑請求徒弟為他保存秘密。對他們師徒二人來說,內心的善卻成為了傷害彼此的惡。陳二湖和施國光師徒如此,金深水和林英亦是如此。林英在不恰當的時機懷孕,在孩子父親犧牲的前提下,金深水毫不猶豫地同意林英將孩子生下來。然而,想不到的是,出于一時善意的決定帶來了無法估量、無法彌補的傷害。
除了陳二湖、金深水,還有阿炳、黃依依,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悲劇性。他們特殊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人性被壓抑了,家庭、愛情,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都要服從并服務于工作。麥家關注的正是環境或是體制對于人性的壓抑和扭曲。麥家曾說過:“《暗算》里的幾位主人公,如瞎子阿炳,有問題的天使黃依依,‘影子陳二湖、老地瓜等,他們或終日滯留在大山深處,或常年浪跡四方,滯留的如困獸,浪跡的如游俠。游俠也是困獸,因為他們的內心極不自由……生活對他們不公,然而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命運。因為生活在一個禁錮的、扭曲的、變態的世界里,他們的命運里總是有太多的困難,太多的問題,以致最后連一個正常的、健康的生存權都可能失去?!盵6]
五、結語
麥家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講好一個故事不難,但是在講好故事的同時要反映人性,這是比較難的。在這種困難面前沒有更好的更簡便的辦法,就是寫得慢一點,思考得充分一點。我的小說讀起來沒有閱讀障礙,但是在讀完以后還是會有心靈的撞擊。我覺得小說有游戲的一面,但是它是一個精神游戲,不是一味追求視覺的刺激。”[7]《暗算》正是一部關注人性書寫的作品,正如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中提到的:“《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里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致地展現。”
注釋:
[1]麥家.暗算[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76.
[2]麥家.暗算[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66.
[3]麥家.暗算[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18.
[4]麥家.暗算[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169.
[5]何瑞涓.寫作不是“欲望號街車”——專訪著名作家麥家[N].中國藝術報,2011 .12 .16.
[6]麥家.我心里的幾片羽毛[J].當代文壇,2004 .4.
[7]張弘.專訪麥家:通俗比深奧還要難[N].新京報,2010. 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