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艷
摘? ? 要: 高職高校語文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更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世界,用愛感受世界,用創造和生活交流世界,最終回歸人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所要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是其擁有知識后對世界的理解和看待,讓每個學生走出校門的時候,是獨立的、完整的、個性化的人,而不是為社會培養的生產者。對話式教學,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打開學生與教師、與語文、與生活、與世界的交流和對話,讓學生在無限的發現中探索生命的意義,讓靈魂在思緒之后高歌,讓生命在綻放之后多彩。
關鍵詞: 對話式教學? ? 高職高校語文? ? 生命意義? ? 人性化? ? 愛和包容
“對話式教學”是以對話為基礎開展的教學方式。對話是指人們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途徑,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創造和改變世界,都離不開對話的過程。對話式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較正常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在強調愛、信任、謙虛、希望的基礎上,以平等的方式交流和引導啟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這不僅對高校改革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這種教育方式更能促進學生打開思維的局限,走出環境的束縛,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和改變世界。
一、愛是賦予教育的本能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是具有感情的,愛是人類的本能,愛是人類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原始動力,愛能夠創造一切。人們需要愛與世界交流,需要愛獲得心靈的安全和完整,更需要愛保持獨立,因為愛,我們與他們、與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因為愛,我們主動做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改變世界。當下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技術對于時代顯得更加重要,人們被金錢、欲望、權利束縛,迷失了自我,對于愛人少了點關心,對于鄰居少了份問候,對于世界,少了份博愛。以孤獨和冷漠對待世界,這不可取。對于教育世界,特別是語文教育而言,我們要用一顆愛心重拾世界的色彩,讓世界不再被單一束縛,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機械的生產者,而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者,想要社會多點色彩、多點溫暖,愛就必然成為我們需要教會學生的[1],“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愛因斯坦)”。愛是實現一個人不斷蛻變,不斷向著自身夢想前進的動力,語文教學工作者對于愛的理解和認識,就是一種情感的傳播,教育學生不僅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更通過愛體驗生命的價值,體驗人生的樂趣。
高職高校語文教學工作是在完善學生的性格,使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當下社會,時代在進步,對于高職高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工作也在不斷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但是高職高校語文教師卻依舊采用傳統講解方式,用詞、句、語法陷入記憶的死循環,讓文字的靈魂無法在原野的星空綻放最美的深邃。對話式教學以愛為中心,參與教學中,搭建學生和教師彼此尊重、平等的對話渠道,讓語言充分發揮色彩,讓教學不再存在障礙,讓心與心的距離更接近。
二、教育本就是創造
教育的目的不是將成堆的知識塊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存儲,而是讓學生通過積累知識,為靈感到來后的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目前教育存在不完善和不足,但百家爭鳴的文化創造是思想的開放和基礎知識的無限創造。對于所學的語文知識而言,語文教學的基礎目的在小學期間就已經完成了,語文教學的不斷深入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通過理解和了解讓學生擁有探索和改變世界的能力。每個人都寫過文章,文章的寫作過程其實就是創造一個與讀者對話的過程,認同感是文字共鳴的基礎,因為共鳴所以讓文字具有了靈魂,很多時候,當你讀一段文字時,被莫名地帶著哭泣、難受、開心、傻笑。這是文字的生命力量,也是高職高校語文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賦予文字生命的能力[2]。教學的目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升華和追求的心。集思廣益,開闊思路,教育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三、生活是本教科書
學海無涯,回頭是岸,說的不僅是學習,更是對生活的理解。知識是什么,是先輩們生活中醞釀出來的經驗,是不斷發展和不斷完善后,人類對于世界和生活的認識。當今,知識不斷被更新,今天你讀到的信息,明天可能已經跟不上時代速度,所以當下我們要終身學習。高職高校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觸和理解,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小,在細節中修行,通過修行修心,讓自己的心能夠看到社會和世界的五彩斑斕。語文教學是無從下手的,是無法準確表達的一種引導教學。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發現和感悟知識,然后學會運用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語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將知識回歸到生活中,通過學生對生活的不斷認識和感悟,提高他們獨立思考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正如現代詩的作家們在不斷練習中,只為了追求那顆不可描繪的詩心,那是在時間和生活中不斷打磨后對于世界的重新認識和理解。如果生活讓你失去了一種色彩,你就應該努力尋找更多色彩,而不是在色彩丟失后沉醉在歲月中,等待生命的盡頭來臨。生活是一本書,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盞燈,閃爍出無盡的光芒。
四、教育是為了人更具有色彩
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者也是人,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傳承、一種引導,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將不適應社會的新生命轉變為適合社會的,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是知識的強制灌輸,而應該是學生對于生命和世界的不斷探索和思考[3]。每個語文老師都有一顆五彩的心,看著世界的每一個美,用文字記錄心尖的一瞬感動。孩子是教學環境中的主體,教學目的在于讓孩子們通過學習讓自己的思維不斷開放,如果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種子的話,教師就是為了讓孩子開出五彩的花,從不想世界單一,我們的世界變得單調,想讓孩子能夠在經歷學校的打磨后,不褪去幼兒時期的一切好奇,而是在具備知識儲備后對世界重新審視,不是用簡單的本能思考問題,而是用前輩們的邏輯和抽象思考世界[4]。
高職高校語文教學過程通常會篩選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通過閱讀豐富內心世界,對話式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與老師對話、與書籍對話、與世界和你我對話。通過對話,讓語文教學過程更具有靈動性、人文性和色彩感。因為不成熟,所以我們想找到成熟后的樣子,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通過對話讓彼此了解對方的思想,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認識和接近我們想知道的。語文教學不同于理工科學科,為了將技術和工藝傳承,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打開對話,對話自己想知道的一切好奇[5]。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結合現代社會發展中需要的人才類型,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對話,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保證語文課程在專業性授課過程中占據的影響力。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和溝通的過程,高職高校語文課程因為其特殊性,承載著厚重的使命,除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外還要對學生的身心進行熏陶,讓他們除了活動知識外,還對人的生命意義有充分的契合。對話式教學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打開學生與教師、語文、生活、世界的交流和對話,讓學生在無限的發現中探索生命的意義,使學生在對話的環境中不斷完善人格,促進創造力的發展。高職高校語文教學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愛的過程,用一種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基礎感性在點與點之間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色彩。世界這么大,我們需要的是五彩,而非單一。
參考文獻:
[1]任春茂.高校語文教學下“對話式教學”所蘊含的生命意義[J].語文建設,2015(5):10-11.
[2]李婷玉.淺談對話式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9):86-86.
[3]堯國生.語文教學中對話式教學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63):25-25.
[4]王晶.高職“對話式”語文教學策略[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17(6):142-144.
[5]張媛媛.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2014(3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