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愉
摘? ? 要: 高校教學管理僅關注計劃管理、質量管理、組織管理等方面是不夠的, 還須將文化滲透到高校教學管理中。藝術類院校作為高等院校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大學教學管理文化建設上與其他高校既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共性,又有著與生俱來的區別與個性。本文解決如今綜合性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學校行政部門教學管理方式墨守成規、缺少平等與時效、行政文化與學術文化沖突及創新不夠、活力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 文化引領? ? 藝術院校? ? 教學管理文化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可見近些年國家對于“文化”、“文藝”關切之深。“文化引領”一詞早在2006年《中國高等教育》中刊發的幾篇文章中開始使用,文化引領大學發展已為大勢所趨。
藝術類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大學教學管理文化建設上與其他高校既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共性,又有著區別與個性。因此,探究綜合性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文化建設的內涵與特質、作用與功能及途徑和對策,對于建設高水平、富內涵、有個性的藝術院校具有重大意義。
二、研究現狀及研究趨勢分析
近些年,伴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綜合性藝術院校的外部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藝術院校陸續開始或者著手準備進行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利用CNKI中國知網門戶網站查詢相關資料,當使用“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藝術院校管理模式”等作為核心搜索詞時,發現對于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的探索文章很多,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得到目前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研究藝術類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文章相對較少,而且研究藝術院校管理模式多側重于學生管理、課堂教學管理、學分制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等維度,對于教學管理文化建設層面的研究寥寥無幾,這激發了我對本課題探究的興趣。
這幾年的“藝考熱”使得綜合性藝術類院校的辦學規模持續擴大,招生數量持續上升,教學管理問題日漸繁復。如何積極應對這些難題與挑戰,使得綜合性藝術類院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能夠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管理水平能符合教師和學生心理預期,未來將會成為不容回避的問題。文化引領大學發展,強調大學的精神是今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教學管理文化建設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對于教學管理文化建設的研究將成為我國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又一創新形式。本研究的切入點在于“文化引領”,與以往對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探討不同的是,我著眼于管理文化的改革。文化引領大學發展,強調大學的精神,強調柔性管理等將會成為今后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創新點和重點。尤其是在藝術類專業招生熱的大背景下,在國家將“文化”、“文藝”置于新高度的前提下,教學管理文化的構建將是一個新的過程。因此,對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文化的構建策略進行研究,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成果。
三、綜合性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方式墨守成規,缺少平等與時效。
在藝術院校里,有些行政管理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對新鮮事物缺少積極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學管理方式墨守成規,不愿意嘗試新的管理模式,尤其對于早已熟悉的本部門業務,不探索討論,只是按章辦事。對于上級領導的指示缺少質疑精神,只能被動地處理上級批示,即使工作中遇到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主動匯報領導,還是習慣采用舊辦法、舊形式,不利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藝術類高校內部行政管理工作面臨缺乏創新、活力不足、躊躇不前的局面,這顯然不符合如今高等藝術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的要求。
(二)行政文化與學術文化沖突。
藝術工作是一項追求自由與個性、具備個體性特色的工作。藝術院校的老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依賴寬松自由、不受約束的工作環境。然而,作為藝術院校的行政人員,他們代表了組織的行為,遵循規章制度,他們工作優良的評判依賴于其工作效果是否符合上級意愿、組織流程及制度的安排需求,以上兩者的文化環境顯然不可避免地沖突了。再加上行政權力的強勢,學術權力相較而言處于弱勢。我國的藝術類高校,教師的權利主要是指學術權力,當面對行政權力的時候,常需要做出一定的讓步。藝術類院校的教師文化屬于個人的、單一的,他的主要價值取向在于個人的學術追求和藝術創造,即便藝術類院校里設立了諸如學術委員會等代表教師權力的組織,這些組織也是缺乏緊密性的,在運行成熟、組織嚴密的行政機構面前會顯現出其薄弱的一面。
在藝術院校學術文化和行政文化沖突的整體氛圍中,行政人員容易將教師視作自由散漫、不受約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拒絕服從管理的一方,同時,教師會把行政人員當作官僚主義、學術能力及管理能力薄弱的一方。這樣的誤解和矛盾,會給學校的長遠發展造成一定潛在的危害。
(三)缺失辦學自主權,創新不夠、活力不足。
近幾年,我國藝術院校辦學自主權得到了擴大,但是在教學管理、自主招生、國際交流等方面權利分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受限于統一教材、課程、教學名稱等方面的規定,一些高校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案很難順利實施。自主招生方面同樣面臨這種尷尬的局面,高校只有經費、專業方向等方面的權利,卻無從選擇學生的生源分布、招生計劃。
四、綜合性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
(一)改變墨守成規的教學管理方式,建立服務文化。
學校行政管理機構應該建立起一種以服務為核心價值取向的服務型文化,行政管理人員需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行使權力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滿足學校教師教學、科研的需求,為藝術創作和教育教學營造最合理、舒適的氛圍。管理人員要改變以往輕服務、重管理的觀念,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堅定不遺余力地為學生的意識,將服務的理念內化為全體管理人員的價值導向和精神依托,外化為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與路徑,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教師學術、教學、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及學生更高質量地成長。進一步來說,學校辦學需以社會發展為載體,辦人民群眾滿意的學校,為國家建設服務,輸送棟梁之材,藝術院校要為創建文化強國添磚加瓦。
(二)促進學術文化和行政文化的融合:建立協和文化。
學術與行政本不應該是矛盾體,而是應該協同發展、合力前行的統一體。只有將行政文化與學術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創建新的協和文化,它們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一起推動學校的快速發展。教學管理人員與一線教師應加強聯系與溝通,增進彼此的信任與了解,換位思考。必要時,進一步推動行政人員及教師之間的職能互換,讓他們更好地體會學術文化及行政文化的差別,推動兩種文化的融合和穩固。只有通過高校協和文化的建設,將管理與教學人員集合在一起,才能實現藝術類院校在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科學研究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目標。
(三)創建開拓進取、不斷學習的行政組織:建立創新文化。
隨著近幾年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藝術類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的態勢呈現出了百舸爭流、勇進者勝的狀態,這種狀態需要一股強有力的自主發展和危機意識。在辦學條件、專業建設、經費資助、人才培養等方面,各藝術院校需利用自身優勢,用勇于革新的態度,借助創新性的管理模式,積極尋求突破、推動建設,締造價值。同時,學校的行政文化應當是持續不斷的學習文化。學校不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而且是全體教職工不斷提升自我的地方。要將教學管理人員提高學習能力當作學校成長、前進的重要目標,建立創新文化,創建學習型行政組織,必須在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中堅定一致信仰,營造開拓創新的文化環境,將此作為學校管理人員共同追求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韋劍劍.大學教學管理:回歸文化的邏輯[J].大學教育,2016(4):169-170.
[2]張東,李森.教學管理文化:意義、功能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1):54-58.
[3]張東嬌.教學管理文化四維模型及其實踐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3(2):27-31.
[4]鄧軍.論藝術院校行政文化建設[J].藝術探索,2011,25(6):78-81.